门径
门径萧然独自居,入无给侍出无车。
江湖故旧音尘绝,里巷游从酒盏疎。
豪举已抛三尺剑,神交惟有一床书。
吾兄白发家空谷,岁晚灯前最忆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门口冷落寂静我独居,
生活匮乏出入无车辆。
江湖上的老朋友断了联系,
巷子里的朋友也不再一起喝酒聊天了。
英雄气概已经放下了剑,
精神交流只有那一摞书籍。
我的哥哥满头白发住在山谷里,
年关时夜深人静,我最想念他。
去完善
释义
1. 门径:指家门或宅院入口的小路。这里可理解为居所的出入口。
2. 萧然:萧条冷落的样子。
3. 给侍:供给和服侍。这里指的是没有仆人或随从。
4. 江湖:江河湖泊的泛指,这里用来形容远离世俗繁华的地方。
5. 故旧:老朋友。
6. 音尘:音信和踪迹。
7. 里巷:古代城市居民聚居之处,泛指民间社会。
8. 游从:交往的朋友或伙伴。
9. 豪举:豪放的行为。
10. 三尺剑:宝剑。这里可以理解为武器或者力量的象征。
11. 神交:精神交流,这里表示作者与理想中的友人进行心灵交流。
12. 惟一:只有。
13. 床书:古代的书籍,一般放置于床上阅读。
14. 吾兄:指作者的哥哥。
15. 白发:形容年老的头发变白。
16. 家空谷:居住在山谷之中,表示离群索居。
17. 岁晚:年终。
18. 灯前:在灯光下。
19. 最忆渠:最想念他。
去完善
赏析
《门径》是一首描绘隐逸生活的诗篇,诗人以高翥的笔触,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田园隐居的画面。诗歌的意境宁静而深沉,充满了自然的气息和人生哲理的感悟。
开篇两句“门径萧然独自居,入无给侍出无车”,描述了诗人的居住环境及其生活状态。“门径萧然独自居”,展现了诗人居住环境的简朴与清幽,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的孤独与恬静。“入无给侍出无车”则表现了诗人与世无争、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反映了其淡薄名利的价值观。
接下来的诗句“江湖故旧音尘绝,里巷游从酒盏疎”,进一步描绘了诗人远离世俗纷扰的生活情境。“江湖故旧音尘绝”意味着诗人已经与过去的一切告别,放弃了世间的名利纷争;而“里巷游从酒盏疎”则揭示了诗人与邻里之间的互动关系,即使是在这种隐居生活中,诗人也依然保持着与邻里的联系,但这种联系并非世俗意义上的社交应酬,而是彼此心灵相通的交流和分享。
在接下来的诗句“豪举已抛三尺剑,神交惟有一床书”中,诗人明确表达了自己的处世哲学。他不再追求昔日的辉煌,而是选择将豪放之志寄托在一床书籍之中,通过与古今圣贤的精神交流来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这两句诗歌既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释然,又展现了其对未来的期许,使整个诗歌的情感达到了高潮。
最后两句“吾兄白发家空谷,岁晚灯前最忆渠”,诗人以回忆的方式表达了对兄长的思念之情。诗人用“白发家空谷”的形象描绘出了兄长年老的形象,同时也传达了兄长与自己同样过着远离尘世的生活的信息。诗人提到在年终时节,尤其是在夜晚独坐之时,会格外想念这位挚爱的兄长。这样的情感抒发,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饱满,也使得诗歌的主题得到了深化。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门径》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高翥之手。高翥生活在公元1190年至1241年之间,这一时期正是南宋中期,社会政治动荡不安。
高翥的一生充满了曲折。他在少年时期就表现出非凡的才华,但在科举考试中屡次受挫,这使他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他曾在地方任职,但因不愿随波逐流,被贬谪回乡。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自己的信仰,关注民间疾苦,写下了许多反映人民生活的诗篇。
在《门径》这首诗中,高翥以门径为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感慨。他认为人生的道路就像门径一样,有时候狭窄难通,有时候宽阔易行。但是,只要坚定地走下去,终能找到自己的方向。这首诗既体现了诗人的才情,也反映了他的家国情怀和时代责任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