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霁
积雨才收云尽归,长空一色碧琉璃。
日移帘影临书案,风飐缾花落研池。
巢燕学飞犹恋母,笼鸡得食旋呼儿。
眼看景物关情甚,喜为新晴赋此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阴雨过后天空重归晴朗,整个天空如同一块碧绿的琉璃。太阳渐渐升高,阳光穿过帘幕映在书桌旁,风吹过花瓶,花瓣飘落在砚台中。雏燕开始学习飞翔却还依恋着母亲,笼子里的鸡得到了食物立刻呼唤自己的孩子。看着眼前的风景心生喜悦之情,我为这放晴的日子写下了这首诗。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霁:雨后转晴的天气。
2. 积雨:长时间的阴雨天气。
3. 云尽归:云散开,天空显现出来。
4. 碧琉璃:形容天空湛蓝如琉璃。
5. 日移帘影:阳光照射到窗帘上,帘影随日光移动。
6. 风飐(zhǎn):风吹拂。
7. 甁花:花瓶中的花朵。
8. 研池:研磨写字的砚台旁的小水坑。
9. 巢燕学飞:巢中的燕子开始学习飞翔。
10. 犹恋母:依恋母亲不肯离开。
11. 笼鸡得食:笼子里的鸡得到食物。
12. 旋呼儿:立刻呼唤自己的孩子。
13. 景物关情:所见之景引发人的情感。
14. 喜为新晴:为天气晴朗感到喜悦。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春雨初歇、晴空万里的美好景象。诗人以“积雨才收云尽归”开篇,巧妙地表达了春天雨后放晴的意境,营造出一种清新宜人的氛围。接下来,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出大自然的美丽:“长空一色碧琉璃”,天空如同一块碧绿的琉璃,晶莹剔透,令人陶醉。此外,诗人还关注到了生动的细节,如在阳光下移动的帘影,微风吹拂下花瓶中的花朵飘落研池的情景,这些都为诗歌增色不少。
在描述自然景色的同时,诗人还穿插了对动物活动的描写。诗人通过“巢燕学飞犹恋母,笼鸡得食旋呼儿”两句,形象地刻画了燕子和鸡雏的亲情互动。这些生动的画面,让整首诗更加生动活泼。
最后,诗人以“眼看景物关情甚,喜为新晴赋此诗”作结,表达了自己在欣赏美景时产生的愉悦之情,以及将这种喜悦付诸笔端的渴望。这首诗虽然篇幅不长,但内容丰富,既有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又有对动物行为的观察,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霁》是南宋诗人高翥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190年至1240年间,正值宋金对峙的历史时期。在这段时间里,高翥曾担任地方官员,因战乱和政治风波,他的官职多次被罢免或调动。
在南宋时期,中原地区饱受战乱之苦,人民生活困苦。高翥在任期间,曾多次亲眼目睹战争的残酷和百姓的苦难。他深感朝廷的腐朽无能和战乱的严重破坏,因此在诗歌中表达了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
在这首《春霁》中,高翥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美好的画面。通过对春天景色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同时,通过对比战乱时期的荒凉景象,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以及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