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过马当山
独载诗书趁野航,自怜漂泊度时光。
残年准拟登牛首,连夜勿忙过马当。
古庙荒寒江浸影,断崖凄惨石凝霜。
壮怀未分甘衰老,回首长淮恨更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独自泛舟于野外,欣赏着诗书,感叹时光的流逝。
在晚年时计划登上牛首山,连夜匆匆经过马当山。
江边古老的庙宇显得荒凉寒冷,断崖边的石头上凝结着霜。
壮志还未实现就已感到老之将至,回首望去,对淮河的遗憾更加深重。
去完善
释义
1. 载:携带;负载
2. 诗书:古代指《诗经》和《尚书》两部经典作品,这里代指文化知识。
3. 野航:野外的小船。
4. 怜:可怜,同情或怜悯。
5. 漂泊:流离失所;居无定所。
6. 度时光:度过时光。
7. 残年:临近生命结束之年,此指老年。
8. 准拟:打算,计划。
9. 登牛首:登上南京附近的牛首山,古人常以游览牛首山为乐事。
10. 连夜:整个晚上。
11. 马当:山名,位于江西彭泽县境内长江边,与湖北黄州隔江相望。
12. 古庙:古老的寺庙。
13. 荒寒:荒凉寒冷。
14. 江浸影:江水倒映出的影子。
15. 断崖:陡峭的山崖。
16. 凄惨:凄凉悲惨。
17. 凝霜:凝结的霜。
18. 壮怀:豪壮的胸怀,壮志。
19. 未分:无法分辨。
20. 甘衰老:情愿衰老。
21. 长淮:淮河,这里借指淮河流域。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高翥在流亡生涯中所作。诗中表现了他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和对年华逝去的感慨。他以一艘孤独的船只载着诗书在大地上漂流,即是以自己为象征,表达了失意的文人漂泊四海、无处安身的心情。诗中的“残年”表示诗人已至暮年,却依然未能实现理想,而他所提及的牛首山和马当山则是他流浪旅程中的两个地点,连接起来则形象地展示出他的漂泊之路。
下半首诗则描绘了沿途所见之景:古老的庙宇被江水流蚀得荒凉;断崖上凝结着风霜,显露出大自然的无情和严峻。这些景象更加深了他的凄凉感和孤独感,同时也表现出他的坚韧和不屈。他并未因挫折而放弃理想,依然怀揣着壮志豪情,但他也承认了自身已走向衰老,难免有些无奈。最后一句回望淮水,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以及对世事的无常和人生的悲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夜过马当山》是高翥于南宋年间创作的诗歌。
南宋时期,朝政腐败,社会矛盾激化,民族危机日益严重。高翥作为一名有良知的文人,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深感忧虑。他游历四方,考察民间疾苦,希望通过自己的文字唤醒民众,改变现状。
这首诗是在一个夜晚,高翥经过马当山时创作的。马当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境内,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著名景点之一。诗人在登山途中,目睹了夜色中的山川美景,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夜过马当山》。
在这首诗中,高翥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哲思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他借景抒怀,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盼和对民众苦难的关切。这首诗充分体现了诗人关注民生、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他在时代变革中所展现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