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兰亭

标题包含
兰亭
老来浑不爱春游,来对兰亭烂熳秋。 亭下水非当日曲,山前竹似旧时修。 二三客子因怀古,八百余年续胜流。 试与山灵论往事,不知还肯点头不。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高翥(1238-1305),字九万,号菊涧,浙江余姚人。他是南宋末年至元朝初年的著名文人、诗人。 高翥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他在地方官府任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老年之后已不再喜欢春天出游,如今来到兰亭,却在这秋天有了一番烂漫景致。 亭子下的水虽不再是当年的清流,山前的竹子还是如同昔日那般繁茂修长。 我们这些客人之所以怀念古人,是因为在这八百年后的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延续着他们的风华。 不妨试着与山间的精灵谈论过去的事情,不知道它们是否愿意点头同意呢。
去完善
释义
《兰亭》是南宋诗人高翥创作的一首诗歌,描绘了诗人在兰亭赏景怀古的情景。下面是关于这首诗的一些词句注释: 1. 兰亭:位于浙江绍兴市的著名旅游胜地,王羲之曾在此书写著名的《兰亭序》。 2. 老来:指年纪较大的时期。 3. 浑不爱春游:表示自己已经不再像年轻时那样喜欢春天出游。 4. 来对兰亭烂熳秋:来到兰亭欣赏秋天的景色。烂熳,指秋天风景绚烂的样子。 5. 曲:这里指的是水流弯曲的地方。 6. 山前竹似旧时修:山前的竹子好像和过去一样繁茂。 7. 二三客子因怀古:我和几个朋友因为怀念古代的事情。 8. 八百余年续胜流:已经过去八百多年,但兰亭的美景仍然延续着繁荣。 9. 试与山灵论往事:试着跟山间的神仙谈论过去的事情。 10. 不知还肯点头不:不知道它们是否同意我们的看法。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兰亭秋游的感慨和对历史的思考。诗人以“老来浑不爱春游”开篇,展现出一种别样的苍老心境。然后通过描绘兰亭周围的景色和氛围,传达出岁月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接下来的“二三客子因怀古”一句,揭示了诗人的历史情怀,让人感受到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许。最后,以向山灵询问往事作为结尾,更显得余韵悠长,引人深思。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兰亭景象的描绘,传达了作者深沉的历史思考和人生哲理,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诗词功底和独特的人文素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兰亭》是明代诗人高翥的一首五言律诗,描述了他在兰亭修禊的情景。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明朝初期,大约公元1375年前后。 在明朝初年,国家刚刚经历了一场漫长的战争和动乱,社会经济和文化亟待恢复和发展。这个时期,文人墨客们纷纷寄情于山水之间,寻求心灵的慰藉。高翥作为一位热爱自然的诗人,也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到了位于浙江绍兴的兰亭。 兰亭是中国古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曾经创作《兰亭序》的地方,后来成为了文人们聚会、吟诗作对的场所。高翥在这里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历史的厚重,于是创作了这首《兰亭》。 在这首诗中,高翥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兰亭周围的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敬仰。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以及对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这些情感都深深地反映了他在这个特殊时期的人生际遇和时代背景。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