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看弄潮回

标题包含
看弄潮回
弄罢江潮晚入城,红旗飐飐白旗轻。 不因会吃翻头浪,争得天街鼓乐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高翥(1238-1305),字九万,号菊涧,浙江余姚人。他是南宋末年至元朝初年的著名文人、诗人。 高翥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他在地方官府任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傍晚时分,江潮过后,我们进入城市,红色的旗帜随风飘扬,白色的旗帜轻轻飘动。如果不是因为品尝美食时翻起的波浪,怎能享受到天街上锣鼓喧天的欢迎气氛呢?
去完善
释义
《看弄潮回》高翥: 1. 弄罢江潮:弄完江潮活动; 2. 晚入城:晚上回到城里; 3. 红旗飐飐:红旗飘扬的样子; 4. 白旗轻:指白色的旗帜轻松地飘动; 5. 不因:不因为; 6. 会吃:能辨别; 7. 翻头浪:翻卷而来的浪花; 8. 争得:争取得到; 9. 天街:京城里的街道; 10. 鼓乐:敲击乐器和吹奏乐器。
去完善
赏析
《看弄潮回》是高翥的一首描绘钱塘江观潮的诗作。诗中通过对江潮、红旗、白旗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弄潮者的赞美和对观潮盛况的惊叹。 “弄罢江潮晚入城,红旗飐飐白旗轻”,诗人首先描述了观潮结束后,弄潮者带着胜利的喜悦,傍晚时分进入城市的情景。红旗和白旗在风中飘扬,象征着弄潮者的英勇和观潮者的热情。 “不因会吃翻头浪,争得天街鼓乐迎”,这两句则进一步表现了弄潮者的勇敢和智慧。他们能够驾驭汹涌的浪潮,克服重重困难,赢得了天街上鼓乐齐鸣的热烈欢迎。这里,诗人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弄潮者的敬意和赞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看弄潮回》是南宋诗人高翥所作的一首描绘弄潮场景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中期(公元1140-1200年),这个时期正值南宋政权逐渐稳定,经济、文化发展相对繁荣的时期。 高翥本人生活在南宋,他的生活经历较为简朴,但诗才横溢,多描绘自然景色和生活场景。在《看弄潮回》中,他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钱塘江畔弄潮儿的豪情壮志以及弄潮的场景。 在当时,钱塘江潮被誉为天下奇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每逢涨潮之时,弄潮儿们便会聚集于此,勇敢地面对波涛汹涌的江水,展示他们的技艺。这种弄潮活动既有观赏价值,也有挑战自然的勇气和精神内涵。 总的来说,《看弄潮回》这首诗充分体现了高翥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弄潮精神的赞美,同时也反映出南宋时期人们对于生活的热情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