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景楼
一带青山欲尽头,精蓝深处着危楼。
下无余地容车马,上有重簷接斗牛。
鸦落野田长趁晚,鴈沉烟渚最宜秋。
江南好景从来少,北望空多故国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条绵延不断的青山仿佛快要走到尽头,在青山深处有一座精致的蓝色楼宇。楼宇下方没有足够的空地容纳车马通行,而上方则有大檐相接,直达天际。傍晚时分,乌鸦落在田野间;秋季,大雁在水中飘荡,适合观赏。然而江南的美景向来少见,遥望北方,更多的是对故乡的忧愁之情。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多景楼:位于江苏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内的佛楼,海拔高度70米,始建于唐代。南宋时期诗人陆游曾作《水调歌头·多景楼》一词以赞美其景色之美。
2. 一带:指绵延的带状区域。这里指蜿蜒曲折的青山。
3. 欲尽头:形容青山即将结束的地方。
4. 精蓝:梵语,意为“僧坊”,即僧人修行居住的地方。这里借指寺庙。
5. 危楼:高楼,指多景楼。
6. 无余地:没有多余的地方。形容地势险要,无法容纳车辆和马匹。
7. 重簷:多层屋檐。
8. 接斗牛:斗牛,即北斗七星。古人认为屋顶与天上的星星相接,表示建筑物高大。
9. 鸦落野田:乌鸦落在田野间。形容傍晚时分田野的景象。
10. 雁沉烟渚:大雁栖息在烟雾弥漫的水中小洲。形容秋天宜人的景色。
11. 江南:长江以南的地区。这里指江苏镇江一带。
12. 好景:美好的景色。
13. 北望:向北眺望。
14. 故国:古代的国家;故乡。这里指诗人的家乡。
去完善
赏析
《多景楼》是一首描绘江南水乡美景的诗篇。诗中的“一带青山欲尽头”表现了江南山水连绵不断的特点,而“精蓝深处着危楼”则揭示了多景楼的地理位置和建筑风格。
紧接着,诗人通过描绘楼下的车水马龙和楼上的璀璨星光,展现了多景楼的繁华景象。其中,“下无余地容车马,上有重簷接斗牛”两句,运用了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秋日画卷:“鸦落野田长趁晚,鴈沉烟渚最宜秋。”这两句既展示了江南水乡的秋天景色,又流露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
然而,在最后两句中,诗人却笔锋一转,抒发了自己的思乡之情和对故乡的思念。“江南好景从来少,北望空多故国愁。”虽然江南水乡美丽如画,但诗人却心心念念着自己的故乡,表达了一种深深的乡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多景楼》是南宋诗人高翥的一首描绘江南水乡风光的词。这首词创作于南宋末年,大约在公元1260年左右。
在创作这首词时,高翥正生活在战乱频仍的南宋末年。当时,蒙古军队对南宋发动了猛烈进攻,南宋政权岌岌可危。作为南宋的文人,高翥目睹了国家危亡的惨状,深感忧虑。然而,他并没有选择逃避现实,而是以诗歌表达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多景楼》中,高翥通过对江南水乡风光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这首词充分体现了南宋文人关心国家命运、关注民生疾苦的精神风貌。同时,它也反映了南宋末年江南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