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荆棘中见梅花

标题包含
荆棘中见梅花
荆棘丛中数点春,春云态度月精神。 依然竹屋茅簷下,靓女盈盈不嫁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高翥(1238-1305),字九万,号菊涧,浙江余姚人。他是南宋末年至元朝初年的著名文人、诗人。 高翥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他在地方官府任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杂乱的丛林中点缀着几抹春意,如云般的春天气息和如月般的精神风貌。仍旧是在竹林深处的茅屋下,有一位清秀美丽的女子还未出嫁。
去完善
释义
1. 荆棘:泛指丛生的灌木;形容困难重重或环境恶劣。 2. 丛:此处指的是丛生密集的灌木林。 3. 数点春:意为几点春光,此处的“春”暗指梅花。 4. 春云态度月精神:以春天的云彩与明亮的月光来形容梅花的美丽姿态。 5. 依然:仍然,依旧。 6. 竹屋:竹子搭建的房屋,多用于隐士居住的地方。 7. 茅簷:用茅草覆盖的屋檐。 8. 靓女:此处是美女的意思。 9. 盈盈:这里用来形容女子的体态柔美。 10. 不嫁人:即未婚,表示该女子独居于世。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荆棘中见梅花”为题,生动地描绘了梅花的坚韧品质和独特魅力。首句“荆棘丛中数点春”表现了梅花在严寒的冬日,怒放在荒凉的荆棘丛中的景象,突出了梅花的顽强生命力。接着,诗人用“春云态度月精神”来形容梅花的形态和神韵,将梅花的美丽和纯洁表现得淋漓尽致。然后,诗人通过描述“依然竹屋茅簷下”的场景,表达了梅花虽然生于恶劣环境,却依然保持高洁的品质。最后,诗人以“靓女盈盈不嫁人”的比喻,象征梅花独立于世、不为世俗所动的傲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梅花顽强的生命力和崇高的品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荆棘中见梅花》是南宋诗人高翥的一首七言绝句,创作于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的南宋时期。 在《荆棘中见梅花》这首诗的创作时期,南宋正处于金国和蒙古的夹击之下,内外交困,局势动荡。高翥作为一名忧国忧民的文人,对国家的命运深感忧虑。他通过观察自然景象,以梅花的坚韧精神象征人们的顽强意志和民族气节。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寻求希望,坚信祖国和人民能够度过难关的信念。 诗人高翥在这个时期经历了人生的高潮和低谷。他在科场失利后,并未气馁,反而更加坚定了对文学的热爱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心。他以自己的才华和勤奋,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如《荆棘中见梅花》等,成为后世传颂的经典之作。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