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赏心亭

标题包含
赏心亭
江亭如倚钓鱼矶,面面云簷势欲飞。 西望汀洲依白鹭,东连巷陌接乌衣。 六朝更代人何在,千古兴亡事总非。 客子独怜风景好,倚阑长是欲忘归。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高翥(1238-1305),字九万,号菊涧,浙江余姚人。他是南宋末年至元朝初年的著名文人、诗人。 高翥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他在地方官府任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江亭如同依靠着钓鱼石矶而建,四面八方檐翼的形状就像要展翅飞翔。向西眺望,汀洲旁有白鹭栖息,向东延伸则是连接巷陌的乌衣巷。历史上的六个朝代更迭,曾经的居民早已不再,古往今来国家兴衰之事总是无法长久留存。作为游人,我独自欣赏这美景,倚靠栏杆之时常常想留连忘返。
去完善
释义
1. 江亭:指赏心亭。江亭是它的别名之一,源于它位于长江边。 2. 倚:靠在……上。这里指赏心亭靠近江边。 3. 钓鱼矶:一种特殊的矶石,常成为钓鱼的地方。这里借以形容江边的地形特点。 4. 云簷:指建筑物的翘檐部分,形似飞翔的鸟翼。这里用来形容赏心亭的建筑风格。 5. 西望汀洲:汀洲是水中小块陆地,这里用以形象描绘赏心亭以西的风景。 6. 白鹭:水鸟名,这里用白鹭象征江边优美的生态环境。 7. 东连巷陌:巷陌指的是市井街巷,这里用来描述赏心亭以东的城市风貌。 8. 乌衣:这里指乌衣巷,南京的一处著名景点,用以表现城市的人文气息。 9. 六朝:历史上先后有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在南京建都,这里代指南京的历史文化。 10. 更代人何在:更代人,意思是过往的人们,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和对古人踪迹的探寻。 11. 千古兴亡:意指历史上的兴盛与衰亡。 12. 事总非:表示一切事物都会发生变化,表达出世事无常的感慨。 13. 独怜:独自怜爱,这里表达对赏心亭美景的眷恋之情。 14. 倚阑:靠着栏杆,这里传达出游人观赏风景的姿态。 15. 欲忘归:想要忘记回家,表现出诗人陶醉于美景之中不愿离去的心情。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赏心亭》描绘了江亭的壮丽景色以及诗人对此地的深深眷恋。首联以“倚”字开篇,既描述了江亭的位置,又形象地传达了诗人的视角。颔联则分别描绘了江亭周围的西面汀洲和东侧巷陌的景色,动静结合,富有生机。颈联由景及情,感叹六朝更迭与千古兴亡的无常,使诗意深沉,提升了作品的层次。尾联中,诗人借以表达在欣赏美景时流连忘返的心境,反映了其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自然的热爱。整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表达,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寄寓了诗人深深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赏心亭》是宋代诗人高翥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时期(1127-1279年)。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北方的辽金政权对南宋构成了巨大的军事压力。而南宋朝廷内部,政治斗争也日益激烈,人民生活困苦。 在这样复杂的社会背景下,高翥作为一位宋代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往往充满了忧伤和哀愁。这首《赏心亭》也不例外,诗人通过对赏心亭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他在这首诗中感叹道:“赏心亭下路,都是离人泪。”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战乱时期的离别之苦的深刻体会。 总的来说,《赏心亭》这首诗是在南宋时期,高翥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家国情怀,通过对赏心亭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个人际遇的感慨。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冲突,以及人们对于和平与安宁的渴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