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房夜坐
万枝松里一篝镫,知是山房第几层。
静夜数声清磬响,上方应有诵经僧。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数万株松树的深处,只见一盏孤零零的灯火,猜想这该是山中寺庙的哪一层楼了。宁静的夜晚中,传来几声清脆的磬声,想必是山顶之处有僧人正在诵经吧。
去完善
释义
《僧房夜坐》注释:
1. 万枝松里一篝镫:篝镫指松树下的火光,这里指的是在夜色中,松树丛间透出的灯光。
2. 知是山房第几层:山房指山中寺院或僧人住处。第几层可能是指这间僧房在山上位置的高度。
3. 静夜数声清磬响:清磬指寺庙中的钟声,这里形容深夜时传来几次钟声。
4. 上方应有诵经僧:上方指高处,这里应该是在寺庙的高处有正在诵经的僧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山中僧房的夜景,通过万枝松树中的篝火、夜间清脆的磬声和山上的诵经僧人,营造了一种宁静、空灵的意境。诗人通过视听感知,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自然与宗教的境界。整首诗以景物为主体,寓意着人生哲理和宗教精神,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了佛家修行的生活气息,也引导人们对生命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僧房夜坐》是南宋诗人高翥所作的一首诗,创作于宋宁宗时期(1194-1224年)。
在南宋时期,由于金兵的侵略,北方国土丧失,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高翥成长在一个动乱不安的环境中。他身处临安府(今浙江杭州),亲眼目睹了战乱的残酷和人民生活的艰辛。然而,尽管社会动荡不安,他却坚持节操,洁身自好,不慕荣利。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僧房独坐的夜晚,感慨世事无常,时光流逝。诗人通过对寺庙夜景的描绘,表达了其对宁静、自然和超越世俗的追求。这种追求既体现在诗人对禅宗哲学的理解上,也体现在他对自身命运的思考中。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以及他渴望超脱世俗纷扰的决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