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七夕

标题包含
七夕
一枕新凉供醉眠,觉来风物已凄然。 山云带雨重重合,宫树鸣秋叶叶颠。 满进一杯酬好节,休看两鬓换流年。 双星回施痴儿等,容我长斋绣佛前。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高翥(1238-1305),字九万,号菊涧,浙江余姚人。他是南宋末年至元朝初年的著名文人、诗人。 高翥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他在地方官府任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凉爽的新枕头中沉醉入梦,醒来时周围的风土景物已变得凄迷。 山间云雾伴着雨水紧密相连,宫殿旁的树木在秋风中落叶纷飞。 喝下满满的一杯酒以庆贺这美好的时节,不必在意岁月匆匆带来两鬓的白发。 牛郎织女星回转在我们这些痴儿面前,请允许我在绣佛之前虔诚修行。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七夕》:古人眼中的七夕,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故有“双星”一词; 2. 高翥:元末明初文人,今浙江杭州人,所作诗篇极富才情; 3. 一枕新凉:描述秋日清凉的感觉; 4. 风物:风景; 5. 山云带雨:比喻天空的云彩带着雨滴落下; 6. 宫树:宫廷中的树木; 7. 鸣秋:以秋天为背景,凸显秋天的氛围; 8. 叶叶颠:每片树叶都在颤动; 9. 满进一杯:饮尽一杯美酒; 10. 好节:指美好的时节,即七夕; 11. 休看两鬓换流年:意指不必在意时间的流逝,借指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感慨; 12. 双星回施:天上的双星如回转布施的菩萨; 13. 痴儿等:意指平凡的人; 14. 容我:允许我; 15. 长斋:长期斋戒; 16. 绣佛前:在绣佛像前;
去完善
赏析
这首《七夕》是诗人高翥在七夕节当天创作的。诗人首先描绘了天气的变化,“一枕新凉供醉眠”,让人感到丝丝凉意袭来。接下来,通过“觉来风物已凄然”的描述,揭示了诗人的心情。此时,风吹云动,山雨欲来,景物之中充满了悲凉的氛围。而“山云带雨重重合,宫树鸣秋叶叶颠”则更加生动地展现出大自然的变化和季节更替。 随后,诗人引出了自己的感慨,“满进一杯酬好节,休看两鬓换流年”,即面对岁月流转、年华易逝,要珍惜当下,尽情享受美好的时光。诗句中的“一杯酒”与“两鬓斑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时光的留恋。 紧接着,“双星回施痴儿等,容我长斋绣佛前”这一句,将诗的意境进一步升华。这里“双星”指的是牛郎织女星,“回施”是指一种幸运、吉祥之意。诗人以此寓意自己在七夕这天祈求好运,希望自己能远离尘世纷扰,虔诚地向神明祈祷。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活和自然的思考,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七夕》是南宋诗人高翥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宋宁宗嘉泰四年(公元1204年)。 在这一年里,高翥的生活发生了一些变故。他的父亲因病去世,使他深感悲痛和无奈。同时,他也受到了政治环境的影响。当时,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内忧外患频发,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在这样的背景下,高翥开始关注民间疾苦,希望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之情。 此外,宋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人墨客时代,诗歌创作在当时非常流行。在这样浓厚的文化氛围中,高翥也受到了熏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诗歌风格。他在《七夕》一诗中,通过对牛郎织女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团圆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民众生活的艰辛以及对幸福生活的期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