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峰废寺
荒林依约旧山门,秋草离离故迹存。
双瀑有声传宿雨,一龛无地住闲云。
蜗沿坏壁丹青古,龟负残碑字画昏。
三叹废兴谁可问,乱鸦鸣噪自成群。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高翥:字九万,号菊磵,南宋著名诗人。
2. 依约:隐约,依稀。
3. 山门:寺庙的入口,这里指废弃的寺庙遗址。
4. 离离:繁茂的样子。
5. 双瀑:瀑布群,这里形容瀑布的声音。
6. 宿雨:隔天的雨水。
7. 一龛:一个小庙或者佛龛,这里形容废寺的规模较小。
8. 无地:没有地方。
9. 蜗沿坏壁:蜗牛沿着破损的墙壁爬行。
10. 龟负残碑:龟背驮着残破的石碑。
11. 废兴:兴衰,繁荣与衰败。
12. 乱鸦:纷乱的乌鸦。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荒林”开篇,奠定了整首诗的颓废与伤感的基调。接着通过描绘“旧山门”和“秋草离离”的景象,进一步传达了荒废、破败的氛围。 接下来,他详细描述了三峰废寺中“双瀑”的声音以及“一龛”和“闲云”的关系,表达了他对自然的关注和对寂静的追求。
然后,他用“蜗牛沿着坏了的墙壁前行”,暗示出寺庙已经破旧不堪,无法再进行修复。而 “龟背着残破的石碑行走”则表现出石碑的历史悠久和深厚。
最后,在诗人的叹息和感慨中,他以“乱鸦”的形象收尾,既象征着庙宇的衰败,也暗示出对人事的无常和无力回天的无奈。这首诗巧妙地运用景象及物象来呈现废寺的面貌,从而营造出了强烈的视觉效果和深远的历史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三峰废寺》是南宋诗人高翥创作的一首描绘荒废寺庙的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具体时间已无从考证。
在创作这首诗时,高翥经历了人生的起伏。他早年曾参加过科举考试,但未能取得功名。后来,他在民间流浪,过着清贫的生活。在这期间,他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切磋诗歌创作。他的诗歌作品以反映民间疾苦为主,具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
在南宋时期,社会矛盾尖锐,百姓生活困苦。由于战乱频繁,许多寺庙遭到破坏,沦为废墟。高翥在游览三峰废寺时,有感于寺庙的荒废景象,写下了这首《三峰废寺》。诗中通过对荒废寺庙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