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春即事
轻烟终日锁楼台,细雨丝丝半湿苔。
杜宇一声青嶂外,谿流时送落花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朦胧的烟雾整日笼罩着楼阁亭台,细如发丝的雨丝湿润了半边青苔。杜鹃在远处的青山上哀鸣,山涧的溪流偶尔送来了飘落的花朵。
去完善
释义
1. 晚春:春天的最后一个月。这里指的是暮春时节。
2. 高翥(zhù):字九万,南宋诗人,与陆游等人合称“中兴四大诗人”。
3. 轻烟:指轻柔的烟雾。
4. 锁:笼罩。
5. 楼台:楼房和高台。
6. 细雨:小量的雨。
7. 丝丝:形容细小、连续不断的线状物。
8. 半湿苔:使苔藓略微湿润。
9. 杜宇:鸟名,又称杜鹃、子规。相传古蜀国灭亡后,国王化为杜鹃啼哭至死。诗中用以表现悲伤的氛围。
10. 青嶂(zhàng):青山如屏障般矗立。
11. 溪流:山间小河。
12. 落花:凋落的花瓣。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晚春景象的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烟雨迷蒙、湿润的苔藓、杜鹃啼血以及溪流飘零的花瓣等画面,使人们仿佛置身于春天的尾声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和生命的无常。
“轻烟终日锁楼台”写的是弥漫在空气中的烟雾萦绕着楼阁亭台,形象地传达了诗人所感受到的清幽宁静的氛围。而“细雨丝丝半湿苔”则勾勒出春雨绵绵的景象,它滋润万物的同时,也使得地面的青苔变得湿润。这两句诗展示了晚春的柔和与宁静。
接下来的“杜宇一声青嶂外”中的“杜宇”是中国传统的鸟类,又称为布谷鸟或杜鹃鸟。这句诗表明了杜鹃鸟在群山翠屏之外一声鸣叫,体现了春天行将结束的苍凉气氛。而“谿流时送落花来”则意味着溪流携带落英缤纷而至,更进一步渲染出晚春的落寞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捕捉大自然细微的变化,寓情于景,传达出深深的感慨和忧伤。诗人借晚春之景,表达出对于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的体悟,令人感叹不已。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晚春即事》是南宋诗人高翥于绍兴年间创作的诗歌。此时正值南宋时期,国家偏安江南,政权稳固,社会相对安宁。而高翥以布衣终生,仕途并不得意,晚年栖居于临安(今杭州),此诗便是在这一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高翥已经是位年老的文人,他曾经当过小官,但最终还是辞官归隐。他在政治上并无大的建树,但在文学领域却是独具匠心。这首诗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在晚年生活的平淡与宁静。
在这一时期的诗人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文人在朝代更替、世态炎凉之后的淡定与从容。他们虽然无法改变时代的风云变幻,但他们却在自己的诗篇里,寻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这种情感在高翥的《晚春即事》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