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忆西湖

标题包含
忆西湖
西湖春二月,结客少年游。 骏马黄金勒,长身紫绮裘。 爱花论担买,嗜酒满船浮。 两载缘何事,台州又越州。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高翥(1238-1305),字九万,号菊涧,浙江余姚人。他是南宋末年至元朝初年的著名文人、诗人。 高翥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他在地方官府任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西湖春天里,结伴少年行。 驾驭金鞍马,身着紫色华服。 喜爱鲜花采,船上欢饮酒。 两年因何故,台州到越州。
去完善
释义
1. 西湖: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2. 二月:农历二月份,春天的时候。 3. 结客:结交伙伴或朋友。 4. 少年游:指年轻人一起游玩。 5. 骏马:品质优良的马来,这里指骑马出游。 6. 黄金勒:用黄金装饰的马勒,马勒是驾驭马匹的工具。 7. 长身:身材高大的人。 8. 紫绮裘:紫色华丽的长袍。 9. 担买:用担子购买,担指扁担。 10. 嗜酒:喜欢饮酒。 11. 满船浮:整艘船上都是漂浮的酒,形容喝酒的数量多。 12. 两载:两年。 13. 台州:位于浙江省东南部的城市,濒临东海。 14. 越州:古代地名,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地区。
去完善
赏析
《忆西湖》是高翥的一首描绘西湖春天的诗。诗人通过对西湖风光的描绘,表达了少年时的豪情壮志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独特见解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首句“西湖春二月”,点明了时间和地点,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美丽的西湖春天景象。紧接着,诗人通过“结客少年游”这一形象的表现手法,展现了少年的豪情与活力。在这里,诗人用“结客”一词,强调了这群少年之间的深厚友谊,也为后面的描写奠定了基础。 接下来的两句“骏马黄金勒,长身紫绮裘”,是对少年们英姿飒爽的形象描绘。诗人用“骏马黄金勒”来形容他们的座骑,彰显了少年们的尊贵身份;而“长身紫绮裘”则展示了他们的英武之气。这两句诗,不仅表现了少年们的精神风貌,还突出了他们之间的默契配合,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气。 接着,诗人用“爱花论担买,嗜酒满船浮”来描述少年们在西湖游玩的场景。这里的“爱花论担买”表现出他们对花的热爱,以及对美的追求;而“嗜酒满船浮”则表现了他们在饮酒作乐的过程中,尽享欢乐时光。这两句诗,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生动性。 最后,诗人以“两载缘何事,台州又越州”作为结尾,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这里,诗人用“两载”的时间跨度,强调了这段回忆的珍贵;而“台州又越州”则表现了少年们游历四方、豪情万丈的情景。这两句诗,使得整首诗的情感得到升华,给人以深深的感慨。 总之,高翥的《忆西湖》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感悟,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富有生气的西湖春游图,同时也表达了他对青春年华的热爱与怀念。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见解和深厚的文学功底,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忆西湖》是高翥在南宋时期创作的一首词。这个时期正是金兵南下、南宋偏安江南的动荡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高翥作为一名爱国文人,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战乱的忧虑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这首词的主旨。 高翥在年轻时曾游历过西湖,留下了美好的回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乱使得他无法回到故乡,只能寄情于文字,通过忆西湖来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这首词通过对西湖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在创作这首词时,高翥正身处南宋的都城临安(今杭州)。当时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政治上腐败无能,军事上疲于应对金兵的侵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翥一方面感叹国家的命运多舛,另一方面又无法摆脱现实的困境,只能在诗词中寻求精神的慰藉。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