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户
尽将家具载轻舟,来往长江春复秋。
三世儿孙居柁尾,四方知识会沙头。
老翁晓起占风信,少妇晨粧照水流。
自笑此生漂泊甚,爱渠生理付浮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尽量把所有家具装上了小船,在长江上来回度过春去秋来。
三代的儿孙们都住在船尾,四方的游客会在沙滩上相聚。
老者在清晨起来观察风向,年轻的妻子对着河水梳妆打扮。
自己笑着感叹这一生漂泊不定,却爱上了这种漂浮的生活。
去完善
释义
1. 尽将:全数;都用。这里指的是所有的家居物品。
2. 家具:指家庭日常使用的各种器物。
3. 轻舟:轻便的船只,泛指小船。
4. 长江:即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位于亚洲东部,全长约6,300公里。
5. 三世:三个世代。这里指的是三代人。
6. 儿孙:儿子和孙子。这里包括子孙后代。
7. 居柁尾:居住在舵尾的位置,这里指的是船家的生活空间。
8. 四方:四面八方,表示来自各个方向的人。
9. 知识:相识、相知的人。这里指相识的朋友或熟人。
10. 沙头:沙滩上,这里指江边或者河边的沙地。
11. 老翁:老者,这里指年老的船夫。
12. 晓起:早晨起床。
13. 占风信:观察风向。
14. 少妇:年轻的妇女,这里指船夫的妻子。
15. 晨粧:早晨梳妆打扮。
16. 爱渠:爱他,这里指热爱船夫生活的人。
17. 生理:生活;生计。
18. 付浮悠:把生活交给漂泊不定的水上生活。
去完善
赏析
《船户》一诗以描绘船民的生活为主题,展现了他们在江河上日夜兼程、风雨无阻的辛勤劳动画面。诗人通过对家庭、子孙、船友以及江水的细致观察,传达了船民生活艰苦中蕴含着丰富的乐趣。全诗语言朴素,情景交融,生动地勾画了船民们热情乐观的生活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船户》是高翥在南宋时期创作的一首古体诗。
当时南宋政权偏安一隅,北方大片土地沦丧于金人手中,高翥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痛感国土沦丧、百姓疾苦。他在诗中以“百尺竿头船更稳”自喻,表示自己虽然身处困境,但信念坚定,对国家忠诚如一。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朝廷不能收复失地的忧虑和痛心。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即南宋晚期。在这个时期,高翥经历了人生的起伏跌宕,他曾任职官员,但因直言敢谏而遭到贬谪,后辞官回乡,以诗歌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时代背景方面,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北方的金朝不断南侵,南宋政权岌岌可危。而国内政治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高翥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深沉的家国情怀,创作出这首感人至深的《船户》。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