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下塘

标题包含
下塘
日出移船日又斜,芦根时复见人家。 水乡占得秋多少,岸岸红云是蓼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高翥(1238-1305),字九万,号菊涧,浙江余姚人。他是南宋末年至元朝初年的著名文人、诗人。 高翥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他在地方官府任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太阳升起时船儿缓缓移动,不久阳光又斜照在水面; 芦苇丛中不时出现农舍,水边红云般的花儿尽展妖娆。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下塘:指的是池塘的下游,这里可能是指一个具体的地方或景点。 2. 高翥:北宋时期的一位诗人。 3. 移船:移动船只,这里的意思是划船或者行船。 4. 日又斜:太阳已经倾斜,表示时间已晚。 5. 芦根:芦苇的根部,这里是用来形容水域环境。 6. 时复:不时地出现。 7. 人家:指住宅,居民。 8. 水乡:指河流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9. 占得:拥有、享有。 10. 岸岸:岸边。 11. 红云:红色的云朵,这里用来形容蓼花的美丽。 12. 蓼花:蓼科蓼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秋季开花,红色或白色,可供观赏。
去完善
赏析
这首《下塘》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美景。诗人以"日出移船日又斜"起笔,将阳光照耀下的河面、波光粼粼的景致生动地展现出来,凸显了水乡的特色。接着,"芦根时复见人家"句则以芦苇丛中隐约可见的居民点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 诗的后两句"水乡占得秋多少,岸岸红云是蓼花"则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水乡秋色的赞美之情。他以"红云"比喻蓼花的盛开景象,显得形象生动,与"水乡"相对应,展现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卷。整首诗在描述水乡景色中抒发了浓郁的诗情画意,令人陶醉于其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下塘》是宋代诗人高翥的一首描绘江南水乡风光的佳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即南宋时期。 在这个时期,高翥作为一名文人墨客,他的生活经历丰富多彩。他曾担任过官员,但因性格耿直,不愿与权臣同流合污,而被贬谪。这使他有机会接触民间疾苦,了解百姓的艰辛生活。正是这种丰富的人生阅历,使得他在诗歌中展现出深刻的人文关怀和独特的生活视角。 在南宋时期,江南地区的水乡风光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的关注。他们纷纷以诗歌的形式,记录下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和乡土风情。高翥也不例外,他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融入到了《下塘》一诗中,通过描绘江南水乡的美景,表达了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