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潜夫约中途遣诗相送至江山无耗寄诗督之

标题包含
潜夫约中途遣诗相送至江山无耗寄诗督之
望诗十步九回头,目断江山望未休。 所幸临行曾举似,仅能记忆可遮羞。 碧云漏日村村雨,红树吟风叶叶秋。 不见夜光生歇处,客身却恨欠迟留。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高翥(1238-1305),字九万,号菊涧,浙江余姚人。他是南宋末年至元朝初年的著名文人、诗人。 高翥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他在地方官府任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望诗十步九回头:"望诗"是看到诗歌的意思,这里指作者在路途上不断地回首,期盼得到朋友的赠诗。 2. 目断江山望未休:"目断"形容眼睛望向远方直至视线尽头;"未休"表示未曾停止。这句话描述了作者眺望远方的山川江海的情景。 3. 所幸临行曾举似:"所幸"表示万幸,"举似"是将事物展示出来。这句意味着万幸的是朋友临别时给我看了他的诗篇。 4. 仅能记忆可遮羞:"仅能"表示勉强可以,"遮羞"有掩饰尴尬的意味。这半句意思是对于朋友赠送的诗篇,我勉强记得一些,可以稍作掩饰自己的尴尬。 5. 碧云漏日村村雨:"碧云"指的是天空中的白云,"漏日"是阳光穿过云层洒下的景象;"村村雨"表示村落中下着小雨。 6. 红树吟风叶叶秋:"红树"指秋天变红的树木,如枫树等;"吟风"表示微风轻拂;"叶叶秋"指树叶在秋天纷纷飘落。 7. 不见夜光生歇处:"夜光"比喻月光明亮;"生歇处"意为月亮升起和落下的地方。 8. 客身却恨欠迟留:"客身"表示作为过客的身份;"却恨"是反而遗憾的意思;"欠迟留"意为自己未能在该停留的地方多待一段时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题目较为复杂,大意是诗人与友人离别时,收到了对方的赠诗,在沿途返回家乡的途中,通过回忆这首诗并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中“望诗十步九回头”描绘出诗人对已离去的友人及那首赠诗的深切怀想,以至于行走途中频频回顾;接着以“目断江山望未休”体现自己对于友情的珍视和牵挂之心。接下来两联为诗人对自己不能完全记住友人赠诗的自嘲,看似调侃,实则透露着诗人内心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未能深入了解赠诗内容的遗憾。而“碧云漏日村村雨,红树吟风叶叶秋”二句则以自然景色表现出诗人对离别的感慨以及思乡的情怀。最后诗人用“不见夜光生歇处,客身却恨欠迟留”来形容自己的惆怅和对友情的留恋。全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深深依恋,又展现了诗人对于文字艺术的独特感知和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潜夫约中途遣诗相送至江山无耗寄诗督之》是南宋诗人高翥所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可以追溯到南宋晚期,也就是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金兵南下侵扰,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国家的命运岌岌可危。在这种背景下,文人墨客们纷纷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诗人高翥就是其中的一员。他的一生历经磨难,曾数次科举不第,郁郁不得志。然而,他却始终保持着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和热爱。在南宋晚期的社会现实中,他深感忧虑和痛心,希望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之情。 在这首诗中,高翥以江山无耗为题,表达了对自己理想中的宁静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不满。他用诗歌向友人传达了自己的心声,希望友人能理解他的处境,给予他支持和鼓励。这首诗充分体现了高翥的人生态度和家国情怀,以及他对友谊的珍视。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