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赵仲庄都钤山居

标题包含
赵仲庄都钤山居
一官难换北山薇,结屋栽花度四时。 果熟不妨禽摘尽,酒香惟恐客来迟。 小苹低唱花间曲,阿广高吟李下诗。 客久办心分半隠,尚嫌风骨欠仙姿。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高翥(1238-1305),字九万,号菊涧,浙江余姚人。他是南宋末年至元朝初年的著名文人、诗人。 高翥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他在地方官府任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一名官员难以换得北山上的蔷薇,于是选择在山上建造房屋,种植花卉,度过四季。 果实成熟的时候不怕鸟儿吃完,只担心好酒的味道太诱人,让客人来晚了错过。 小苹在花丛中轻声歌唱,阿广为我们在树下吟咏诗篇。 宾客们在这里待久了,都有一颗归隐之心,却还觉得自己的气质和风度还不够仙风道骨。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赵仲庄:南宋文人,字企贤,号西湖居士。曾任海盐县丞,后辞官归隐。 2. 都钤山:位于今浙江嘉兴一带的山名。 3. 一官:指赵仲庄曾任的海盐县丞一职。 4. 北山薇:指北山的野菜,此处比喻归隐山林的闲适生活。 5. 结屋:建造房屋。 6. 四时:四季。 7. 果熟:果实成熟。 8. 禽摘尽:指鸟雀将果实吃光。 9. 酒香惟恐客来迟:意思是怕客人闻到酒的香味却迟迟不来。 10. 小苹低唱花间曲:此处引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小苹初见两鬟新”一句,描绘了赵仲庄家中的乐妓小苹演奏音乐的情景。 11. 阿广:可能是赵仲庄的朋友,此处形容他的豪放性格。 12. 高吟李下诗:引用《晋书·王衍传》中的故事,形容阿广在李子树下吟诗的场景。 13. 客久:指客居已久。 14. 办心分半隠:指暂且放下一半心事,过上半隐居的生活。 15. 尚嫌风骨欠仙姿:认为自己的风骨还缺少神仙的风貌。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赵仲庄对生活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人以“一官难换北山薇”开篇,暗示了自己宁愿放弃官职,也要过上归隐山林的生活。接下来的诗句描绘了诗人建造房屋、种植花草,享受四季的美好。诗人用“果熟不妨禽摘尽,酒香惟恐客来迟”来表达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小苹低唱花间曲,阿广高吟李下诗”两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在山林中与朋友们共同欣赏美丽的景色,一起唱和诗篇。最后,诗人以“客久办心分半隠,尚嫌风骨欠仙姿”收尾,表达了自己虽然过着半隐居的生活,但仍然觉得自己的风骨和气质还缺少一些仙人的风采。这首诗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赵仲庄的都钤山居位于临安府,据史书记载,北宋末年,金兵攻破汴京,宋徽宗和宋钦宗被俘北去,北宋灭亡。当时,赵构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称为宋高宗,建立南宋政权,开始南渡。 这首《赵仲庄都钤山居》是南宋著名诗人高翥所作。据学者考证,此诗大概作于12世纪下半叶。在这段时间里,南宋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繁荣发展。然而,这种表面的安定并没有消除人们对国家的担忧。 高翥是一位热爱山水、关心国家命运的诗人。他的一生经历了北宋的灭亡和南宋的建立。在这样复杂的历史背景下,他以诗歌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家乡山水的眷恋。在这首诗中,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赵仲庄都钤山居的美景,同时也传达出他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