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夜过西兴

标题包含
夜过西兴
宵济向西兴,钟声隔岸听。 浅滩淘落月,远树纳残星。 客路悠悠去,征桡在在停。 明朝故山近,不必问邮亭。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高翥(1238-1305),字九万,号菊涧,浙江余姚人。他是南宋末年至元朝初年的著名文人、诗人。 高翥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他在地方官府任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夜晚渡船西行,对岸传来钟鸣之声。 月色洒在河边的浅滩上,远处的树林中收纳了点点星光。 旅程漫长而去,划船的人不时停下来休息。 明天故乡就近在眼前,无需向路边的驿站询问路程了。
去完善
释义
宵济:连夜行船。济,渡水。 西兴:古渡口名,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西兴镇。 隔岸:对岸。岸,江、河、湖等的边沿。 浅滩:水域中水流较缓、水位较低的部分。 落月:将落的月亮。 远树:远处的小树丛。 纳残星:指远处的树木接纳了天空的残星,意思是星光映照在远处的树木上。 客路:旅客所走的路。 悠悠:缓慢的样子。 征桡:行船的桨。 在在:犹“处处”。 明朝:明天。 故山:故乡的山。 邮亭:古代设在交通要道上供官员或驿使休息的馆舍。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夜过西兴》描绘了作者在夜间行舟过西兴时的所见所闻。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高翥善于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刻画景物和表达情感。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宵济向西兴,钟声隔岸听”,这两句诗描绘了夜晚渡河的景象,以及诗人听到的对岸传来的钟声。其中“宵济”表示夜间行舟,而“向西兴”则点明诗人是在前往西兴的方向。这种场景的安排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在旅途中夜行的情景。 2. “浅滩淘落月,远树纳残星”,这两句诗进一步展现了诗人观察到的周围环境。浅滩上的流水映照着落月,远处的树木则好像吸纳了天空中的星星。这种描绘不仅展示了自然景观的美妙,还巧妙地传达出时间的流逝之感。 3. “客路悠悠去,征桡在在停”,这两句诗转向描绘诗人的旅程。诗人以“悠悠去”来形容客路的漫长,又以“在在停”来表达暂时停靠休息的场景。这里既体现了旅途的艰辛,也表现出诗人在面对困境时保持乐观的态度。 4. “明朝故山近,不必问邮亭”,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未来行程的信心和期待。因为即将接近故乡,所以他觉得不必再去寻找邮亭(古代供旅客休息的地方)。这种情绪无疑为整首诗增添了温暖的感觉,也让读者更加关注诗人内心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夜过西兴》以其精炼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成功地传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感受以及对未来的期许。诗人通过对景物的巧妙运用,将个人的情感与客观的景物融为一体,使整首诗呈现出一种和谐的美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夜过西兴》是南宋诗人高翥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 在庆元年间,南宋政权虽已稳定,但北方领土的丧失使得许多士人怀有家国的忧虑和壮志难酬的无奈。高翥作为南宋的一名文人,曾历任州县官吏,政治抱负远大。然而在这个时期,他因多次失试而未能进入官场高层,再加上当时朝廷党争激烈,他的政治理想难以实现。 在人生的这个阶段,高翥心怀失落与感慨,时常游览祖国山河,寄情于山水之间。《夜过西兴》就是他在一次夜游时,有感于家国命运而作的诗篇。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西兴古渡的描绘,抒发了对南宋江山破碎、民生疾苦的忧国之情以及对自身遭遇的无奈之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