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王寺
晓策乌藤上育王,入山随处得徜徉。
碑头龙护先皇字,塔下鱼悬外国香。
徧谒禅房尝苦茗,闲听社媪说豪光。
山深日短行难尽,僧遣头陀办客床。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晨曦中,沿着乌藤上山去培育道业,进入山间,随处都可以悠然自得地游逛。
碑石上方有龙的浮雕保护着先皇的文字,古塔下有悬挂的鱼形装饰,飘散着来自国外的香气。
参访各处禅房,品尝苦茶,闲适地聆听乡野村妇讲述往昔的英勇事迹。
深山幽静,日光渐短,难以走完所有的行程,于是僧人派遣头陀来安排客人的床位。
去完善
释义
1. 乌藤:指拐杖,此处以乌藤代指徒步登山。
2. 育王:指育王山,位于浙江杭州。
3. 碑头龙护:这里指的是碑石上的石刻图案为龙形,有护持之意。
4. 先皇字:这里指的是北宋时期皇帝赵构所题写的“大雄宝殿”四个字。
5. 塔下鱼悬外国香:指悬挂在舍利塔下的供香,来自海外各地。
6. 禅房:指寺院中的僧人居住和修行的地方。
7. 苦茗:指粗茶或质地较差的茶。
8. 社媪:指农村年老的妇女。
9. 豪光:指神话传说中的神奇光辉。
10. 头陀:指佛教中的游行乞食的僧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育王寺的所见所闻和感受。首联写清晨启程前往育王寺,沿途在山林间流连忘返。颔联描写了寺庙中珍奇的文物古迹:碑石上的龙纹守护着先皇的题字,塔下的香气飘散来自异域。颈联描述了拜访禅房、品尝苦茗以及与老妇交流的事迹。尾联则表达了在深山之中时间过得飞快,因为行程未尽,僧人主动安排住宿的情景。全诗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诗人游历育王寺的感受,以及对禅宗文化的深深体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育王寺》是宋代诗人高翥创作的一首描绘寺庙风光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17年至1162年之间,这是南宋时期的一个相对和平的时期。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高翥正处在一个相对平静的生活阶段。他早年曾任临安府学教授,后辞官归隐,专注于诗歌创作。他在这一时期的诗作,大多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生活,表现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热爱。
在这一时间段内,南宋王朝已经建立,但由于种种原因,国家仍然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虽然南宋政权未能恢复北宋时期的繁荣,但在文化艺术方面却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当时的文人墨客纷纷投入到文学创作中,尤其是诗歌创作,形成了所谓的“南宋诗坛”。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翥作为一名有才华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关注。《育王寺》这首诗通过描绘育王寺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佛家禅意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感悟。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