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岩寺
天柱峰高逼太清,灵岩端足擅高名。
人间有石皆奴仆,天下无山可弟兄。
樵径雪深多虎迹,清谿风暖尽猿声。
客身元是山林种,见此如何不动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译:天柱峰高耸入云,灵岩山峰稳坐其上享有盛名。
世上的石头皆为它效劳,没有哪座山能与它相提并论。
山间小路上雪深可见虎踪,清清溪流边春风吹拂传来阵阵猿鸣。
我这旅人本就是山林之子,看到这些情景怎能不心生感慨?
去完善
释义
1. 天柱峰:地名,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灵岩山。
2. 太清:指天空或天上仙境。
3. 灵岩端:即灵岩山,在浙江省绍兴市。
4. 奴仆:比喻地位低下的人。
5. 弟兄:兄弟。
6. 樵径:打柴的小路。
7. 虎迹:老虎的足迹。
8. 清谿:清澈的小溪。
9. 猿声:猿猴的叫声。
10. 客身:外乡人。
11. 元是:原是,原本。
12. 山林种:生长在山野中的人。
去完善
赏析
《灵岩寺》是一首描绘山水风光与诗人情感的诗篇。高翥以其对自然的独特感知和深厚的诗词功底,将灵岩寺的雄伟壮观、江湖的风情雅致及诗人的内心情感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首联“天柱峰高逼太清,灵岩端足擅高名”,以直观的语言描述了灵岩寺的壮丽景色。通过对比,突出了灵岩寺的卓越地位和高雅气质。
颔联“人间有石皆奴仆,天下无山可弟兄”,表达了作者对于灵岩寺的独特地位和超凡品性的赞美。这两句诗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石头和山峰生命,既突显了灵岩寺的高度,又强化了它与众不同的特点。
颈联“樵径雪深多虎迹,清谿风暖尽猿声”,诗人笔触转向自然环境和野生动物,通过对雪、虎、风、猿等元素的描绘,展示了一幅生动的四季变幻图。
尾联“客身元是山林种,见此如何不动情”,诗人感慨自己本是来自山林,面对如此美丽的景象,怎能不激起心中的共鸣?表现出诗人对故乡、故土的思念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灵岩寺》是南宋诗人高翥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灵岩寺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灵岩寺的美丽景色和僧侣们的修行生活。在这首诗中,高翥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其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佛家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当时正值金、宋对峙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在这个时期,文人士大夫们往往选择归隐山林,寻求心灵的慰藉。高翥作为一位南宋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反映了这一时代特征。在他的一生中,他曾多次游历名山大川,写下了许多描绘自然风光的诗篇。
在《灵岩寺》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高翥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他通过对灵岩寺的描绘,表达了对佛教信仰的尊重。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这也反映了他在那个动荡时代的内心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