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蛾眉亭

标题包含
蛾眉亭
千尺悬崖巨浪撞,危亭高峙对微茫。 远峰凝黛双蛾澹,流水连云一带长。 日落江容难可尽,天寒山色不成妆。 停舟欲试登临眼,北望青烟欲断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高翥(1238-1305),字九万,号菊涧,浙江余姚人。他是南宋末年至元朝初年的著名文人、诗人。 高翥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他在地方官府任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悬崖峭壁波浪击,高耸亭台映衬远方。 远处山峰如美眉般清秀,流水映出连绵不断的云朵。 落日江水无尽头,寒冷天气下山的美丽无法描绘。 停下船只想要欣赏这美景,望向北方却只能看到令人惆怅的烟雾。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蛾眉亭:位于安徽滁州市全椒县南25公里的骆驼峰上,是古滁州十二景之一。 2. 千尺悬崖:形容悬崖的高耸险峻。 3. 巨浪撞:巨浪撞击崖壁的景象。 4. 危亭:指蛾眉亭,建于高山之上,故称危亭。 5. 对微茫:面对渺茫的远方。 6. 远峰凝黛:远处的山峰如同美人之眉。 7. 双蛾澹:双眉淡雅的样子。 8. 流水连云:水流如同云彩般连绵不绝。 9. 一带长:形容水流绵延不断。 10. 日落江容:指太阳落下后的江景。 11. 天寒山色:寒冷的天气中,山的颜色更加深沉。 12. 不成妆:指天气寒冷,山体无法呈现出五彩斑斓的景色。 13. 登临眼:登上高处俯瞰风景的眼睛。 14. 北望青烟:向北望去,看到远处青色的烟雾。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诗人以蛾眉亭为视角,展现了宏大的自然景色和深沉的情感寄托。首联“千尺悬崖巨浪撞,危亭高峙对微茫”,通过悬崖、巨浪等元素展现出江河的波澜壮阔,同时点出蛾眉亭的险峻地位;颌联“远峰凝黛双蛾澹,流水连云一带长”,从远近两个视角描绘山峰和水流,赋予景物以生命力和动态美感;颈联“日落江容难可尽,天寒山色不成妆”,则以日落的瞬间、天寒的时刻,进一步烘托了诗人的苍茫心境;尾联“停舟欲试登临眼,北望青烟欲断肠”,以诗人的主观感受收尾,表达了怀乡思亲之情。整体来看,本诗不仅具有壮观的自然景致,更蕴含了深沉的思念情怀,体现了诗人深厚的诗词造诣和高尚的艺术境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蛾眉亭》是宋代诗人高翥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时期,即公元1127年-1279年。 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南宋时期。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北宋灭亡后,宋徽宗的第九子赵构在江南建立政权,史称南宋。然而,南宋虽然政治相对稳定,但与金国的关系始终紧张,两国之间的战争不断。此外,南宋时期还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人墨客,如陆游、辛弃疾等,他们在文学、艺术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高翥作为南宋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作品往往表现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在这首诗中,他以蛾眉亭为题,通过对峨眉山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他也在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关切,以及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