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吴山绝句

标题包含
吴山绝句
拂晓官来簿录时,未曾吹彻玉参差。 旁人不忍听鹦鹉,犹向金笼唤太师。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高翥(1238-1305),字九万,号菊涧,浙江余姚人。他是南宋末年至元朝初年的著名文人、诗人。 高翥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他在地方官府任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黎明时分官员们开始办公的时候,还未来得及吹奏那精致的玉制管乐。周围的人无法忍受听到鹦鹉的声音,仍然朝着金色的鸟笼呼唤着太师(一种尊称)。
去完善
释义
1. 吴山:泛指苏州一带的山水。 2. 拂晓:黎明时分。 3. 簿录:指官方对财产的登记。 4. 未曾:没有发生过。 5. 吹彻:吹奏完毕。 6. 玉参差:指箫笛等乐器。 7. 旁人:指与被抄家者关系亲近的人。 8. 不忍:指同情、不忍心。 9. 鹦鹉:这里指的是鹦鹉曲,一种音调悲伤的曲子。 10. 金笼:华贵的鸟笼。 11. 太师:古代官职名称,这里是对抄家者的讽刺称呼。
去完善
赏析
《吴山绝句》高翥此诗通过对拂晓时分官吏清点财物、官僚们互相吹捧以及众人围观却无力改变的现状等场景的描绘,表现出作者对当时腐败政治的嘲讽和忧虑。“拂晓官来簿录时”,表现的是官僚们清晨便开始搜刮民脂民膏的场景,表现了当时的官场昏暗。“未曾吹彻玉参差”则是对官僚们互相吹捧的场景进行讽刺,他们为了名利地位而争斗不已,即使是吹捧他人也能找到借口。“旁人不忍听鹦鹉”是描绘众人在一旁旁观却无法改变现状的场景,如同无法逃脱牢笼的鹦鹉一般,形象地刻画了普通百姓的无奈与无助。最后的“犹向金笼唤太师”则是通过对“金笼”这一形象的运用,揭示了整个现象的本质,即腐败的政治把人们囚禁在一个充满不公的社会之中。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描绘,巧妙地将自然景象和社会现象结合起来,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吴山绝句》是南宋诗人高翥的一首七言绝句,创作于公元1234年前后。这个时期,南宋正处于蒙古帝国侵略的危机之中,国家内外交困,民生疾苦。 在个人生活方面,高翥的人生经历颇为坎坷。他曾是一位寒士,生活清贫,却矢志不渝地追求学问和诗词创作。他的一生都在努力摆脱生活的困境,但却始终无法摆脱贫穷的命运。这些人生际遇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现实的关切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南宋政权腐败、民不聊生,北方领土丧失殆尽,局势动荡不安。然而,高翥作为一个文人,虽然身处乱世,却始终保持一颗宁静的心,用他的诗词作品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这首《吴山绝句》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表达了诗人在游览吴山时的所见所思,以及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