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乡友来
萧萧春夜雨,有客渡江来。
世事攒眉说,乡谈信口开。
晚肴供苦笋,时果荐青梅。
甚欲浇离恨,呼镫拨酒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的夜晚下着细雨,有位客人从对岸渡河而来。
我们聚精会神地谈论世事,然后用家乡的口音随意聊天。
晚上的菜肴有新鲜的竹笋,时令的水果则推荐了青梅。
我非常想驱散离别之情,于是招呼人点亮灯烛,把酒倒满。
去完善
释义
1.萧萧:形容风声或马叫声。这里指下雨的声音。
2. 春夜雨:春天的夜晚下着雨。
3. 有客渡江来:有客人从对岸渡河过来。
4. 攒眉:皱眉,表示忧虑。
5. 乡谈信口开:轻松地聊起家乡的话题。
6. 晚肴:晚餐。
7. 苦笋:一种味道微苦的竹笋。
8. 时果:应时的水果。
9. 荐:推荐,这里是提供。
10. 青梅:一种果实未熟的梅子。
11. 甚欲:非常想。
12. 浇离恨:消除离别之愁。
13. 呼镫拨酒醅:呼唤取灯点燃,把酒倒出来。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与来自家乡的友人相聚的情景。诗中通过“萧萧春夜雨”的景象引入,表达了在春天里作者与朋友相聚的喜悦之情。接下来的“有客渡江来”则勾勒出了友人穿越山水来到作者的所在地。
在诗人与朋友交谈的过程中,他们谈论着世间琐事,表情凝重,感叹世事之无常;而谈到家乡话题时,言语则随意轻松,流露出深深的思乡之情。晚餐时,诗人以“苦笋”和“青梅”招待友人,巧妙地用这两个富含寓意的食材表达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和内心的苦乐酸甜。
最后两句,“甚欲浇离恨,呼镫拨酒醅”,是诗人在面对离别时的无奈和感慨。他希望通过痛饮美酒来排解心中的惆怅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珍视此次相聚的机会,期待下次重逢。整首诗歌紧扣主题,语言质朴,情感真挚,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的家国情怀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喜乡友来》是南宋诗人高翥的一首五言律诗,作于公元1156年。
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身为一位在乡村耕读的普通士人,高翥长期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深感忧虑。然而他并没有放弃努力,而是寄情山水,关注民生,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力量为社会作出贡献。
在与乡友相聚的场合,高翥以这首诗表达了他们的真挚友情和对家乡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虽然身处乱世,但依然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互相激励,共同面对生活的困境。这首诗成为了他们之间友谊的见证,也成为了那个时代普通百姓坚韧精神的一面镜子。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