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方岩
绿发仙人山泽癯,出游入息几曾拘。
种花甚少四时有,谏草不多千古无。
阅世眼高磨日月,好贤名重满江湖。
行藏到得无心处,钟鼎山林岂异涂。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绿发的仙人来自山水之间,他们的日常生活并无拘束。他们在山中种植的花朵四季常开,他们写下的谏言千古无双。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已经超越了时间和空间,他们对贤人的尊重和热爱充满了整个江湖。当他们不再关心名利的时候,无论是在朝为官还是归隐山林,他们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去完善
释义
1. 方岩:方岩位于浙江永康市境内,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有“八闽小峨嵋”之美誉。
2. 绿发仙人:指在山水间生活的神仙人物,此处指隐居于方岩的高人。
3. 山泽癯:形容在山野中过着清苦生活的人。
4. 出游入息:出游是指离开家去外地游历;入息则是返回家乡的意思。这两句话是说这位高人无论游历到哪里,都始终保持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
5.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这里用来形容花种植种的丰富多样。
6. 谏草:进谏皇帝用的草稿。这里表示高人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与关心。
7. 阅世:经历过世事沧桑。
8. 磨日月:磨炼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
9. 行藏:即行止,指一个人的行为、经历。
10. 钟鼎山林:钟鼎代指富贵繁华的生活,山林则表示隐居田园的生活。这句话意味着无论在繁华的都市还是在宁静的乡村,都能保持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绿发仙人”比喻方岩道人,展现出其洒脱超然的形象。开篇两句描绘了方岩作为隐逸之士在山水之间的自由生活,不受世俗约束。接下来的诗句描述了他寄身山泽之中,播撒智慧与美好的身影,尽管留下的事迹不多,但其影响力却能跨越时空,千古流传。第五句中,诗人将方岩比作高瞻远瞩、磨砺岁月的明眼之人,他关爱贤才、品行高尚,使得其名声传遍五湖四海。最后两句,诗人以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为指引,表达出方岩对于名利富贵和隐居山林的抉择已到了无心无尘的境界,无论选择哪条道路,都无法掩盖他崇高的品质。整首诗表达了对方岩高人一等的风范的赞美,通过描绘他的形象以及他一生所取得的成就,展现了诗人对方岩深厚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方岩》是宋代诗人高翥创作的一首描绘山水风光的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宋朝时期,大约在公元10世纪至13世纪之间。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高翥正生活在一个繁华而文采风流的朝代——宋朝。宋朝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文艺复兴”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化艺术繁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这段时间里,许多著名的文人墨客都涌现出来,他们的作品构成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宝贵财富。
高翥作为宋代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在《寄方岩》一诗中,他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在创作这首诗时,高翥可能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期。由于种种原因,他可能被迫离开了家乡,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在这首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通过这首诗,我们也能够体会到他在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