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毋自欺斋夜宴

标题包含
毋自欺斋夜宴
毋自欺斋清更严,斋中人物斗之南。 七朝宰相得瞻仰,四海诗人交笑谈。 古调喜听琴再弄,深杯休惜酒重添。 玉堂今夜无宣唤,且与江湖作小参。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高翥(1238-1305),字九万,号菊涧,浙江余姚人。他是南宋末年至元朝初年的著名文人、诗人。 高翥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他在地方官府任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毋自欺斋:指宋代秦桧的读书处,因其号“无可”,故又称“无可斋”。 2. 斗之南:古人以北斗星为北方的标志,南方则指远离政治中心的地方。这里是说斋中的文人墨客来自四面八方。 3. 七朝宰相:指秦桧,他在南宋时期历任七个朝代的宰相。 4. 玉堂:这里指朝廷宫阙。 5. 宣唤:皇帝的命令或召见。 6. 江湖:这里泛指民间。 7. 小参:佛教语,僧侣集合议论法要称为“大参”,小规模的法事会议称为“小参”。这里借指与朋友相聚谈论诗文。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毋自欺斋”为题,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一个斋夜宴会上的所见所感。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充分展示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人生哲学。 首句“毋自欺斋清更严”,通过描述斋堂的清静、严肃氛围,传达出诗人对自身修养和精神境界的追求。接下来两句“斋中人物斗之南”和“七朝宰相得瞻仰”,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他们品格、才学的向往。 颔联“四海诗人交笑谈”描绘了诗人的朋友圈子,表现出诗人豁达开朗的心态。颈联“古调喜听琴再弄,深杯休惜酒重添”,通过描写音乐、美酒等物象,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尾联“玉堂今夜无宣唤,且与江湖作小参”则以玉堂的召唤为反衬,表达了诗人甘愿与江湖朋友共度良宵的意愿。整首诗在歌颂友谊、感慨人生的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自由、平等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毋自欺斋夜宴》是宋代诗人高翥在南宋时期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一次夜宴上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哲思和对友情的珍视。 公元1161年,时值南宋时期,金兵南下侵扰江南,战争频仍,民生凋敝。高翥作为一位南宋士人,生活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他的人生际遇充满了波折。他曾数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及第,这使得他在官场上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然而,他并未因此消沉,反而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积极追求理想。 在这个特殊时期,文人墨客之间的交往和聚会成为了他们抒发情怀、交流思想的重要途径。高翥的这首《毋自欺斋夜宴》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在这次夜宴上,他与友人欢聚一堂,举杯共饮,畅谈人生。诗人以冷静的目光审视着这个世界的纷扰,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