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西湖二首 其二

标题包含
西湖二首 其二
老鹤无踪野鸭飞,鸣琴声里画船归。 伤心旧日经行地,不独人非物亦非。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高翥(1238-1305),字九万,号菊涧,浙江余姚人。他是南宋末年至元朝初年的著名文人、诗人。 高翥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他在地方官府任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老年白鹤已不见踪迹,田野里的鸭子在飞翔, 在这美妙的琴声中,游船渐渐归来。 悲伤地回忆起过去的经过的地方,不仅人们已经改变,连景物也已经面目全非。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老鹤:指年老的鹤。这里可能指的是作者过去的经历或记忆。 2. 野鸭飞:形容飞鸟在天空中飞翔的景象。这里可能是比喻过去的事物已经消失。 3. 鸣琴:弹奏琴曲。这里可能表示的是美好的音乐。 4. 画船:装饰华丽的船只。这里可能代表当时的高雅生活。 5. 伤心旧日经行地:意思是让人伤感的过去常去的地方。 6. 人非:表示人事已变,与过去不同。 7. 物亦非:表示事物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是过去的模样。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的是诗人对世事沧桑的感叹。诗的前两句描述了西湖的美景,“老鹤无踪野鸭飞,鸣琴声里画船归”,在悠扬的琴声中,画船归来,然而曾经栖息的老鹤已经无影无踪,只有野鸭在水面飞翔。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眼中的西湖美景,同时也传达了岁月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 后两句则是对这种变化的进一步抒发,“伤心旧日经行地,不独人非物亦非”,曾经的故地,如今令人伤心,不仅人已经不是当初的人,连景物也已经不再是当时的景物。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深深哀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西湖二首 其二创作于南宋时期(1127-1279年),作者高翥为南宋的一位著名诗人。此段时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是北宋灭亡、南宋建立的历史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民生疾苦,政治腐败严重,百姓生活困苦。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高翥正身处杭州,任官职。在这段时间里,他深感到民间的苦难和社会的黑暗,对自己的为官从政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和矛盾。一方面,他肩负着国家和民族的期待,以尽忠职守为己任;另一方面,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百姓的同情使他陷入深深的无奈和悲痛。 此时,西湖成为他抒发内心情感的一个出口。西湖作为南宋的政治、文化中心,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它见证了一代又一代的繁荣与衰落,也承载着无数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高翥通过描绘西湖的美景,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传达出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民间疾苦的同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