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景园口号二首 其二
竹影参差临断岸,花阴历寂浸清流。
游人难到阑干角,尽日垂杨盖御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竹子参差交错地生长到断裂的岸边,花朵在寂寞中绽放在清澈的水流旁。游客们很难到达栏杆的角落,整日里垂柳轻轻拂过皇帝的画舫。
去完善
释义
1. "竹影参差":参差,指高低不齐的样子。这里描绘的是岸边竹林的影子映在河水上,显得错落有致。
2. "临断岸":临,靠近;断岸,指河流中分隔开的水域或陆地。这句是说竹子影子映照在相邻的水面上。
3. "花阴历寂":花阴,花朵遮蔽的阴影;历寂,历经寂静。这句话描述了花朵下的阴凉处显得更加静谧。
4. "浸清流":浸,浸泡;清流,清澈的水流。这句话描述的是花朵的阴凉处更显得水流清澈。
5. "游人难到":游人们难以到达的地方。
6. "阑干角":阑干,即栏杆;角,角落。这句话是形容游客们无法到达的栏杆角落。
7. "尽日":尽,全;尽日,整日。
8. "垂杨":垂杨柳,一种杨柳科植物,其枝条细长下垂。
9. "盖御舟":盖,遮盖;御舟,皇帝所乘之舟。这句描述的是垂杨柳枝叶覆盖住了皇帝的游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诗人通过观察和感受,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象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在诗中,诗人以细腻的手法刻画了聚景园的景致。首先,他以“竹影参差”和“花阴历寂”来形容园中的植物景观,既形象地描绘了竹叶和花朵的形状,又传递出了它们的动态和静态之美。接下来,诗人用“断岸”和“清流”来勾勒聚景园的水景,给人以清澈、婉约之感。同时,诗人还通过“游人难到阑干角”和“尽日垂杨盖御舟”的描述,传达了园中的宁静与闲适氛围。整首诗以咏物抒情的笔法,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致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聚景园口号二首 其二》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高翥所作,创作于宋宁宗嘉定年间(公元1208-1224年)。这个时期正是南宋中期,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繁荣。
作为南宋文人,高翥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强调个人修养和道德观念。他的一生经历坎坷,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未果,后任县令等职,但始终未能施展抱负。他的诗歌创作主要表现了自己的失意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在《聚景园口号二首 其二》这首诗中,高翥通过对聚景园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景象的热爱和对生活哲理的领悟。诗中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珍惜眼前美景,感悟人生短暂,要把握好时光的美好意愿。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以及对自身命运的不满和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