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雪堂

标题包含
雪堂
胜地从来迹易陈,东坡日月久尤新。 小桥曾压归时雪,老柳长摇别后春。 城郭寥寥怀独鹤,江山历历见斯人。 客生较晚空惆怅,梦想陈潘结旧隣。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高翥(1238-1305),字九万,号菊涧,浙江余姚人。他是南宋末年至元朝初年的著名文人、诗人。 高翥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他在地方官府任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胜地:优美的景点。 2. 东坡:此处指苏轼,他曾在黄州东坡开辟农田,自号“东坡居士”。 3. 日月:这里指时间,也可理解为苏轼在黄州的岁月。 4. 小桥:指黄州的沙湖亭附近的小桥,苏轼有诗云“北行三百步,渡口有小桥”。 5. 老柳:生长已久的柳树。 6. 城郭:城市和乡村。 7. 独鹤:独自生活的白鹤。 8. 江山:江河与山川。 9. 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 10. 客生:诗人自称。 11. 陈潘:唐代的诗人陈子昂和潘大临,他们都在黄州留下了足迹。
去完善
赏析
《雪堂》一诗以描绘苏东坡所建立的雪堂为引子,表达诗人对历史和名人的缅怀与敬仰之情。首句“胜地从来迹易陈”描述了风景名胜之地虽然风光无限,但岁月流转,往事已矣,承载历史遗迹的地方难免会有变迁。接下来的诗句“东坡日月久尤新”则表达了对苏东坡精神世界的敬仰,他的人格魅力和他的文学作品依然熠熠生辉。 接下来的诗句则通过具体景物描绘,传达了雪堂周边环境的生动景象。如“小桥曾压归时雪”描述了小桥在冬雪中承载着归家的步伐,象征着雪堂曾经热闹的气象;而“老柳长摇别后春”则意味着经过岁月的洗礼,柳树见证了无数个春暖花开、离别重逢的时刻,进一步体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 诗人还从城市和山水中感受到“独鹤”的孤独和求友之切,反映出对苏轼所处历史时期社会的感叹以及对知音难觅的无奈。最后两句“客生较晚空惆怅,梦想陈潘结旧隣”表达了诗人作为后来者对东坡先生无限的景仰,渴望能与其成为知己,共享山光水色,共同探讨人生的真义。整首诗的语言古朴典雅,情致悠远,既赞美了苏东坡及其精神的永恒价值,又揭示了生命的无常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雪堂》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高翥之手,创作于公元12世纪至13世纪初。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宋金对峙时期,北方的辽、金等少数民族政权对南方的宋王朝形成极大的威胁。同时,这个时期也是文人墨客争相抒发家国情怀、忧虑国事的多事之秋。 在这个特殊时期,高翥作为一个有强烈爱国情怀的知识分子,他对国家的担忧和忧虑之情溢于言表。在诗中,他通过对“雪堂”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在诗人高翥的个人生活中,他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坎坷。他曾因为战乱而四处奔波,历经磨难,这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沧桑感。此外,他在官场上的遭遇也使他更加关注国家的前途命运。因此,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 综上所述,《雪堂》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是一个充满战争和动乱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知识分子为国家前途命运担忧的时代。在这个背景下,高翥通过他的诗歌表达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