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登九华楼

标题包含
登九华楼
高阁临江可契心,兴来时得一登临。 山云浦树重重合,野水汀蒲日日深。 鸦背夕阳供晚哺,蝉迎凉吹试秋吟。 倚阑尽见诸峰出,如对风流李翰林。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高翥(1238-1305),字九万,号菊涧,浙江余姚人。他是南宋末年至元朝初年的著名文人、诗人。 高翥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他在地方官府任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高楼临江可以让人心旷神怡,兴致高涨时就去登高望远。山间的云雾与河岸的树木层层叠合,郊外的湖泊和河边的菖蒲日渐茂盛。夕阳西下,乌鸦觅食归巢;秋风拂面,蝉鸣声声入耳。凭栏望去,可见众峰矗立,犹如面对着潇洒飘逸的李太白。
去完善
释义
1. 高阁:指九华楼的楼阁。 2. 契心:心中愉悦之意。 3. 兴来:兴起时。 4. 登临:登高临远。 5. 山云:山间的云雾。 6. 浦树:江边的树木。 7. 重重:层叠繁复。 8. 野水:野外的水流。 9. 汀蒲:水边的小草。 10. 日日:一天天。 11. 深:茂密。 12. 鸦背夕阳:形容夕阳时分乌鸦飞翔的景象。 13. 晚哺:傍晚觅食。 14. 蝉迎凉吹:指秋天的风吹过,蝉鸣迎凉。 15. 秋吟:秋季的鸣唱。 16. 倚阑:凭栏远望。 17. 诸峰:群山。 18. 李翰林:唐朝诗人李白,被后世尊为“诗仙”,曾任翰林院学士。这里比喻李白的才情与风韵。
去完善
赏析
《登九华楼》这首诗歌以登高眺远的视角展示了壮丽的山水景色和富有生机的自然景象。诗人巧妙地运用象征、拟人等手法,营造出一种浓郁的艺术氛围。"山云浦树重重合,野水汀蒲日日深"描述了山间的云雾和江边的树林层层叠叠,野外的水和汀上的草渐渐变深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丰富层次与变化。“鸦背夕阳供晚哺,蝉迎凉吹试秋吟”通过描绘夕阳下的乌鸦觅食和秋天里鸣蝉迎风的情景,表达出诗人对生命力的赞颂和对生活的热爱。结尾处“尽见诸峰出,如对风流李翰林”表达了对诗友李白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诗人正陶醉在这种风景之中,仿佛自己也成了诗人李白一般的风流人物。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现出诗人深沉的情感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登九华楼》是南宋诗人高翥的一首名篇。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在九华楼上登高远眺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山河的眷恋之情。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诗词的创作时间。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国家分裂,北方领土被金人占领,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南方地区相对较为安定,经济和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时间段内与作者相关的人生际遇。高翥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中举,此后便开始了游历生涯。在游历过程中,他写下了许多描绘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的诗篇。在这首《登九华楼》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最后,我们来看一看同时间段内与作者有关的时代相关背景知识。在这个时期,南宋文坛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家,如辛弃疾、陆游等。他们的作品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色彩,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高翥作为这个时期的诗人,他的诗歌也深受这种现实主义文学风格的影响。 总之,《登九华楼》这首诗是在南宋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登上九华楼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