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安王宰索得助诗奉题一首
亭在唐贤好句中,阑干六曲尽春风。
不知脚下是官府,但见面前如渚宫。
江水逢潮音激切,山云因雨思溟蒙。
主人雅兴居诗外,花影琴声事事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亭子位于唐代诗人钟爱的风景之中,曲折的栏杆和春风相互辉映。
尽管我不知道脚下是政府所属的地方,但是眼前的景象仿佛是河边的宫殿一般壮丽。
江水的波涛与潮水交织出激昂的声音,山间的云彩被雨水滋养得厚重且迷茫。
这里的主人拥有高雅的品味,超越了诗歌本身;花在阳光下摇曳生姿,琴声悠扬飘荡,每一件事物都展示着精致和优美。
去完善
释义
1. 怀安:指当时怀安县令王宰。
2. 唐贤:唐代著名文人,这里可能指的是杜甫。
3. 阑干:即栏杆。
4. 尽春风:在春风之中尽情享受。
5. 官府:这里指县衙。
6. 渚宫:古代楚国的宫殿名,这里可能意指美好的景色。
7. 激切:激昂热烈。
8. 溟蒙:迷茫的样子。
9. 雅兴:高雅的兴致。
10. 居诗外:超出诗歌的范围。
11. 事事工:样样都精工细作,表示技艺高超。
去完善
赏析
本诗为高翥所作的《怀安王宰索得助诗奉题一首》,描述了作者拜访怀安王宰时的所见所感。诗歌整体呈现出一种悠然自得、超脱尘世的意境,表达出诗人与友人共同追求诗酒人生的理想。
首联描绘了亭台的美景,以“唐贤好句”暗示此处的人文底蕴,而“阑干六曲尽春风”则形象地描绘了亭台的雅致和春天的美好。颔联通过对比“脚下是官府”的现实世界和“面前如渚宫”的理想境界,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向往。
颈联借“江水逢潮音激切”的意象,象征了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波折与挑战;而“山云因雨思溟蒙”则表现了诗人对变幻莫测的世界的看法,同时也暗示了诗人乐观面对生活的态度。
尾联称赞了王宰的诗才和品位,他以琴声、花影作为点缀,营造了和谐美好的生活氛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怀安王宰索得助诗奉题一首》是南宋诗人高翥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光宗绍熙四年(公元1193年),时年高翥54岁。在这一年间,高翥因对当时官场的不满和厌倦,辞去了京官,回到家乡浙江上虞县生活。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南宋社会政治较为稳定,经济相对繁荣,但是官场腐朽、士人风气不正等问题依然存在。作为一位有抱负的文人,高翥深感忧虑。他希望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和对民生的关注,同时也表达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在这首诗中,高翥以“怀安王宰”为题,表达了对好友王宰的思念之情。他在诗中描述了两人曾经的欢聚时光,以及如今分隔两地的无奈。同时,他也勉励王宰要为国家尽忠,为民谋利,体现出他对国家治理和民生改善的关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