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清明日对酒

标题包含
清明日对酒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胡蜨,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镫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高翥(1238-1305),字九万,号菊涧,浙江余姚人。他是南宋末年至元朝初年的著名文人、诗人。 高翥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他在地方官府任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人活一世,遇到美酒就应当尽情畅饮沉醉,因为死后哪有一滴能够带到阴间去呢?
去完善
释义
九泉:地下深处,古人认为是死者所居之地。
去完善
赏析
整首诗通过对清明节祭祀活动的描写,展现了生死之间的鲜明对照。前两句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民俗画卷,描述了人们前往祖先墓地进行祭拜的情景。接下来的两句运用比喻手法,“纸灰”化为“白蝴蝶”,“泪血”变成“红杜鹃”,形象地表达了生者对亡灵深切怀念的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凄凉之感。第五六句则从自然界过渡到人间,用狐狸安睡于坟丘之上与家中孩童欢笑相对比,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反差效果。最后两句总结全篇,诗人借饮酒自娱的观点传达了一种豁达的人生哲学——既然生命终将归于虚无,不如把握现在享受生活。整体而言,该作品语言质朴但意蕴深远,既体现了作者对于生命的思考,又不失诗意之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作者高翥在清明时节触景生情。彼时,他已步入人生的暮年,历经沧桑,对生死有了更深刻的感悟。清明节是祭祖扫墓的日子,人们纷纷前往墓地祭拜先人,这一场景引发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思考。目睹祭扫者的哀思与自然的恒常,他深感生命的短暂与脆弱,从而写下了这首借酒浇愁、感慨人生的诗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