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
料峭东风破客衣,春寒不比腊前时。
绝怜墙角樱桃树,全似梅花雪后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风吹拂,让我身上的衣服微微颤抖,此刻的寒意和腊月之前的寒冷不一样。最令我感到怜爱的是那墙角处的樱桃树,它像极了梅花在雪后的枝条。
去完善
释义
料峭:形容春天的寒意犹在。
东风:指春风。
破:破损,这里指被风吹开。
客衣:游子的衣服。
腊前:指农历腊月之前,即寒冬季节。
绝怜:非常喜爱。
墙角:建筑物的拐角处。
樱桃树:一种果树,果实为樱桃。
全似:完全像。
梅花:一种花,春季开花,花香淡雅。
雪后枝:指雪后梅花的枝条。
去完善
赏析
《春寒》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寒冷景象,诗人在此表现出对大自然的敏感和关爱。“料峭东风破客衣”写出游子的艰辛生活,透过东风的严寒来揭示人生旅途中所经历的艰苦和困扰;“春寒不比腊前时”则通过对冬天寒冷的记忆以及对春天寒冷的比较,进一步强调诗人所体验到的寒冷程度之深。接下来的两句“绝怜墙角樱桃树,全似梅花雪后枝”则是从另一个角度表达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和珍惜。诗人以墙角中生长的樱桃树和梅花的枝条进行对比,表明尽管春天寒冷,但仍有生命的力量在角落里顽强地生长着,这不禁让诗人对生命产生敬畏之情。总的来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寒》是南宋诗人高翥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述了初春时节的寒冷景象,表达了诗人在战乱时期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高翥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高翥是南宋末年的著名文人,他生活在南宋末年,这是一个政治腐败、外患频繁的时期。南宋末年的金人入侵,使得中原地区的人民饱受战乱之苦,高翥也在这一时期失去了家园,开始了流亡生活。
其次,我们要关注到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从诗句中的“春寒”一词可以推测,这首诗应该是初春时分创作的。这时节虽然气温逐渐回升,但早晚仍然十分寒冷,与夏季相比,春天的气息并不明显。这种气候特点为诗人提供了创作的灵感,使他写出了这首描绘初春寒意的美景诗。
最后,我们要关注作者在这段时间内的人生际遇。高翥在南宋末年经历了金人的侵略,失去了家园,开始流亡生活。在这种颠沛流离的生活中,他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愈发强烈。《春寒》一诗正是表达了他在战乱时期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