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即事

标题包含
即事
秋来高处不宜登,闲却西楼最上层。 读罢黄庭窗户晚,自敲清磬上香镫。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高翥(1238-1305),字九万,号菊涧,浙江余姚人。他是南宋末年至元朝初年的著名文人、诗人。 高翥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他在地方官府任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秋天来了,高处的山不适合攀登,在西楼的最高层闲逛打发时间。读完《黄庭经》后,天色已晚,自己在香灯旁击打清磬,准备祭祀。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高处:这里指山顶。 2. 不宜登:指秋天到来的时候,由于天气变冷,不适合登山。 3. 西楼:指位于西侧的楼房或建筑。 4. 最上层:西楼的顶层。 5. 黄庭:书名,全称为《道藏·太清部·黄庭经》,是道教的重要经典之一。 6. 窗户晚:傍晚时分,透过窗户观看外面的景色。 7. 清磬:磬声清脆悠扬,这里借指敲击磐石的响声。 8. 上香镫:点上香烛。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高翥在秋天的闲暇时光中,对古典文化的热爱与体验。诗歌首句“秋来高处不宜登”,通过描绘秋天登高望远的行为,表现出作者此时并无过多的世俗欲望。接下来的诗句“闲却西楼最上层”则刻画了诗人居于高处,悠然自得的心态。 诗歌后半部分,“读罢黄庭窗户晚,自敲清磬上香镫”,更深入地展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人借描述阅读道家经典《黄庭经》的行为,展现了其追求精神升华的向往期待。同时,通过自我敲响清磬(一种法器)和上香镫(祭祀时献香的举动)的动作,表达了对儒释道三家融合的文化精神境界的追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简练的文字表现出了诗人高翥在秋天闲暇时光中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即事》是南宋诗人高翥于公元1195年左右创作的诗歌。高翥(约1148-1213)字九万,号菊涧,余杭人。他生性淡泊,不慕名利,一生游荡江湖,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民间疾苦。他的诗题材广泛,语言通俗,富有民歌风味。 在1195年左右的南宋时期,国家动荡不安,战乱频繁。高翥本人在这期间人生际遇坎坷,为了生活他曾四处漂泊,经历过贫穷困苦的生活。而这样的生活经历使他对民间百姓的苦难有更深的理解和同情。他在《即事》这首诗中写道:“世人知我未可知,我亦随人说是非。只有天风杨柳月,才分你我与儿孙。”表达了他对世俗纷扰的厌倦以及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