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挽陈复斋

标题包含
挽陈复斋
忧世心劳鬓易斑,笑颦还与世相关。 秋霜烈日君臣际,和气春风母子闲。 学道期传千载统,献言先办一生闲。 堂堂仰止人何在,独有名如不动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高翥(1238-1305),字九万,号菊涧,浙江余姚人。他是南宋末年至元朝初年的著名文人、诗人。 高翥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他在地方官府任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忧虑世事让人心力憔悴,不知不觉鬓角已见白霜;喜怒哀乐与世间人情息息相关。 在君臣之间体验秋季严霜和夏日烈焰,享受母子间的温馨和谐,闲暇自在。 我学习道理期望传承千年智慧,表达意见前先要安排好自己的生活空间。 那令人敬仰的大德之人究竟在哪里?只有这座巍峨的山峦亘古不变,名声长存。
去完善
释义
1. "忧世":指关心国家的命运和民众的生活,表明诗人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 "鬓易斑":意指头发变白,形容因忧虑国家事务而使头发变得花白。 3. "笑颦":指微笑或皱眉的表情,这里表示诗人的喜怒哀乐与时事密切相关。 4. "秋霜烈日":比喻严酷的考验,这里象征诗人在艰难环境中仍坚持君臣之道。 5. "和气春风":借用自然景象来形容和谐的气氛,这里表达母子间的亲切关系。 6. "学道":指学习道理、道德规范,期望传承千年文化传统。 7. "献言":向统治者进谏,表明为国家和人民献身的精神。 8. "期传千载统":希望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千秋万代。 9. "不动山":指屹立不倒的山峰,用来赞美逝者的崇高形象和精神品质。
去完善
赏析
本诗名为《挽陈复斋》,悼念的人物是陈复斋,诗人通过对他的回忆和赞美,展现了他作为一代儒士的形象。首联描述了陈复斋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世事的关注,表现出他深沉的思想和担当的精神。颔联则以秋天和春天的景象比喻其严肃庄重和和蔼可亲的形象,凸显了其崇高的品质。颈联则表达了他致力于传承千年文化的努力和他勇于表达自己看法的品质。尾联则是诗人以景喻人的手法,将他的形象比作坚不可摧的山峰,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挽陈复斋》是南宋诗人高翥的一首悼念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具体年份不详。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金、蒙(元)、宋三国鼎立的历史阶段,北方的金国和西部的蒙古正在不断蚕食南宋的领土,国家的政治局势动荡不安。 在个人生活方面,高翥作为南宋的一位文人,他的命运也深受时代的影响。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始终未能及第,这使他对朝廷的政治腐败和不公感到失望。然而,他并没有放弃对文学的热爱,仍然坚持创作诗歌,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国家的关切。 在这首诗中,高翥表达了对故友陈复斋的深切怀念之情。陈复斋可能是他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的知音,他们的友谊可能在艰难的岁月里给了他一些慰藉。然而,陈复斋不幸去世,这让高翥深感痛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高翥在面对家国之痛和个人忧伤时的深沉情感,以及他作为一名文人在时代的洪流中所坚守的信念。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