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无量院
佛屋欹斜老翠微,小轩犹记昔游时。
江云带雨凉生竹,野水迎潮暗入篱。
门外风波僧自识,山中朝莫客曾知。
眼明素壁关情久,十载财能写此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寺庙歪斜隐匿在苍翠之中,回想起当年在此游览的小轩阁。江水伴着细雨带来竹林的凉意,田野里的水流在篱笆间悄然流淌。门外的风波寺僧自有了解,山中的清晨与黄昏访客曾知。眼睛被白色的墙壁吸引,饱含情感地凝视已久,用十年时间才写成这首诗。
去完善
释义
1. 佛屋:指佛堂、寺庙的房屋。
2. 欹斜:指倾斜歪斜的状态。
3. 老翠微:此处借指山色苍翠。
4. 小轩:此处指供休息的地方,类似凉亭。
5. 江云带雨:形容江边的云彩仿佛带着雨滴。
6. 凉生竹:指风吹过竹子带来清凉的感觉。
7. 野水:指野外的小溪或河流。
8. 迎潮:迎接潮水的到来。
9. 暗入篱:形容流水在竹篱边悄悄流入。
10. 门外风波:指门外的风风雨雨。
11. 僧自识:僧人自己了解门外的世界。
12. 山中朝莫:指山中的早晨与傍晚。
13. 客曾知:指游客曾经在此游览。
14. 眼明素壁:看到明亮的墙壁。
15. 关情久:对墙壁上的画情感深刻。
16. 十载:十年。
17. 财能:财富和能力。
18. 写此诗:描绘这样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重游无量院》这首诗是诗人高翥在十年后再次探访无量院时的所见所感。首联描绘了佛院的古老和陈旧,以及诗人对小轩的怀念之情。颔联通过描绘江云、野水和竹子的形象,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和宁静。颈联则表达了诗人在门外观看风波时的感慨,以及对山中僧侣生活的理解。尾联则抒发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对眼前的赞美,以表达对无量院的深厚感情。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的独特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重游无量院》是南宋诗人高翥于淳熙年间所作的一首诗歌。在创作这首诗时,高翥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时期,他曾在科举考试中屡屡落第,未能实现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然而,这并没有使他放弃对文学的热爱,反而激发了他更强烈的创作欲望。
当时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国家政治腐败,民生疾苦。在这种背景下,高翥选择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诗歌之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的美好,表达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在《重游无量院》一诗中,他以游历无量院的亲身经历为主线,通过对无量院的景色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