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息
叹息闲身不自如,长年借屋客中居。
事多只为人情熟,贫甚还因世法疎。
兄弟候归应有梦,交游散去更无书。
攒心万感争催老,白发萧骚欲满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叹息》注释:
1. 高翥:南宋诗人,字九万,号菊磵。有《菊涧小集》传世。
2. 叹息:感叹,哀叹。表示忧思或悲伤的叹气。
3. 闲身:闲暇时间,清闲的时光。这里指作者自己。
4. 不自如:不能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形容生活不受控制。
5. 长年:长时间,长久地。这里指持续借住的岁月。
6. 借屋:租房居住。在作者生活的南宋时期,租房子住是一种常见的生活方式。
7. 客中居:在外作客,寄居他人家中。
8. 事多:生活中琐碎的事务繁多。
9. 只为人情熟:主要因为与周围人的人情世故较为熟悉。
10. 贫甚:非常贫困。甚,程度副词,表示程度极高。
11. 世法疎:疏于世俗法度,不擅长处理社会交往中的规范和礼节。
12. 兄弟:这里指作者的兄弟亲人。
13. 候归:等待团聚的日子。
14. 交游:社交圈子,朋友之间相互交往。
15. 散去:离去,离别。
16. 无书:没有书信往来。
17. 攒心:集中精神,集中精力。
18. 万感:各种情感,包含忧愁、思念、失落等。
19. 争催老:争相促使衰老。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处境和心境的诗歌。诗人在开篇就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和对自由的向往:“叹息闲身不自如”,这里说的“闲身”是诗人对自己的一种自嘲,表示自己虽然身处困境却无力改变。诗人接着描述了自己的生活状况:“长年借屋客中居”,长年在外漂泊,寄人篱下,这是对诗人生活的一个生动写照。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对世事的感慨:“事多只为人情熟,贫甚还因世法疎”。诗人认为生活中的琐事大多是因为人情世故而引发,而自己的贫穷则是因为自己在世间的法度上有所欠缺。这里的“疏”字表现了诗人对世俗法度的冷淡和不屑。
在描写完自己的社会处境之后,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对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兄弟候归应有梦,交游散去更无书”。这里的“梦”是指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期待;而“无书”则表达了诗人与朋友失去联系后的失落和孤寂。
在结尾处,诗人以“攒心万感争催老,白发萧骚欲满梳”的笔触,描述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外貌的变化。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压力,诗人感到心力交瘁,头发也变得花白。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叹息》通过对诗人生活处境、社会关系和心理状态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个文人墨客在面对现实困境时的无奈与挣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叹息》是南宋诗人高翥的一首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晚期,大约公元1200年左右。
在这段时间里,高翥的生活并不顺利。他出身贫寒,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考取功名。尽管如此,他并没有放弃对文学的热爱,仍然坚持创作诗歌。他的诗才得到了许多文人的认可,但他始终没有得到朝廷的赏识。
在南宋晚期,国家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金兵不断南下侵扰,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高翥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文人,对国家的现状深感忧虑。他的诗歌反映了民间的疾苦,表达了对民生的关注和对国家的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