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春病酲
风簷窣窣燕哰哰,卧对残芳起郁陶。
乍困游车春尚在,未扶醒枕日初高。
烦肠屡沃痟难解,病髪慵簪痒更搔。
欲为风光轻赋别,正无憀赖染江毫。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屋檐下的风吹得飕飕作响,燕子在耳边不停地呢喃。我躺在床上,面对着残留的花香,心中涌现出深深的愁绪。虽然春天的气息还在,但我的身体却感到困倦乏力,无法起床。太阳刚刚升起,我却还没有整理好思绪。疲惫的心肠被无尽的烦恼困扰,难以解脱。头发因为病痛而凌乱不堪,懒散地插着簪子,却依然觉得头皮发痒。我想要轻松地为这美好的春光谱写一首离别诗,却又找不到灵感,只能无聊地用毛笔沾染江水,让墨迹浸透纸张。
去完善
释义
穆修的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以及自己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生活状态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以下是词句注释:
1. 穆修:北宋诗人,字伯长,开封人,是范仲淹的朋友。
2. 风簷窣窣燕哰哰:这句形容春天风吹过屋檐的声音,以及燕子叫的声音。其中,"风簷"指的是风吹过的屋檐;"窣窣"表示声音细小;"燕哰哰"是指燕子的叫声。
3. 卧对残芳起郁陶:这句描述了诗人在病中躺着看窗外剩下的花朵,心中感到郁闷。其中,"卧对"指躺着面对;"残芳"指的是剩下不多的花朵;"郁陶"是诗人自我感觉心情郁闷的意思。
4. 乍困游车春尚在:这句是说虽然春天的出游活动让自己感到困乏,但春天还在。其中,"乍困"表示突然感到困倦;"游车"指的是出游的车辆;"春尚在"表示春天还没有过去。
5. 未扶醒枕日初高:这句描述了诗人早晨还未起床,太阳已经开始升高。其中,"未扶醒枕"指还没有起床;"日初高"指太阳开始升高。
6. 烦肠屡沃痟难解:这句表示诗人的烦恼难以解除。其中,"烦肠"指心中的烦恼;"屡沃"指多次消除;"痟"是古人用来形容头痛或者身体疼痛的一个词语。
7. 病髪慵簪痒更搔:这句描写了诗人病中的头发很痒,但又不想去梳理。其中,"病髪"指生病时的头发;"慵簪"指懒得去梳理头发;"痒更搔"指头发非常痒,但又不想去抓。
8. 欲为风光轻赋别:这句表示诗人想要轻轻地为春天写一首告别诗。其中,"欲为"表示想要做;"风光"指的是春天的景色;"轻赋别"指轻轻地写一首告别的诗。
9. 正无憀赖染江毫:这句表示诗人正在用毛笔写诗,却感到无所适从。其中,"正无憀赖"表示正在感到无聊;"染江毫"指用毛笔写字。
去完善
赏析
穆修的这首《残春病酲》描绘了诗人在春天的最后一天因病而起的种种感受和心情。诗人以细腻的笔触,从听觉、视觉等多个角度展现了春天的景象和病中的身体状态。“风簷窣窣燕哰哰”,燕子在风中低语,体现了春天的生机盎然;“卧对残芳起郁陶”,诗人因病无法出门游玩,只能卧在床上看着春天的花朵逐渐凋谢,心情忧郁。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表达了虽身有疾病却依旧眷恋春光的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残春病酲》是北宋诗人穆修所作的一首描述暮春时节诗人在病中的情景的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96年,即北宋真宗时期。
在这个时期,穆修作为一位文人骚客,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及第。这使得他感受到了世态的炎凉和人情的冷暖,也使他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他的诗歌作品多以表现个人的遭遇和对社会的忧虑为主题,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价值。
在穆修生活的时代,北宋真宗时期是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繁荣的时期。然而,这个时期的文人墨客们仍然面临着很多挑战,如科举制度的弊端、世风日下等。这些因素都影响了穆修的思想观念和文学创作。
在这首诗中,穆修以暮春时节为背景,通过描绘自己在病中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和对世事的感慨。他在诗中以病酲的状态来形容自己,既是对个人命运的哀叹,也是对整个文人士大夫阶层的象征性写照。这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堪称宋代文人诗的佳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