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湖望月
浩浩湖之源,迤逦衡山下。
有月来中天,明珠千斛泻。
澂澈一尘无,交辉清不夜。
嗟彼泉下人,逝莫挽逸驾。
惟有不死心,清光徧华夏。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浩瀚湖泊的源头,曲折地流淌在衡阳山脚下。
明月升上天空,如同千万颗明珠倾泻而下。
清澈如洗,纤尘不染,照耀着黑夜如同白昼一般明亮。
感叹那些在黄泉之下的人,一去不复返,无法挽回他们的离去。
然而唯有那永恒不变的心,才能将这清朗的光辉洒满中华大地。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荆湖:指湖南省,因古时有荆州和湖州而得名。
2. 张栻:南宋理学家,诗人。
3. 浩浩:形容水势浩大。
4. 湖之源:指湘江源起之处。
5. 迤逦:曲折连绵。
6. 衡山:南岳衡山,位于中国湖南省中部偏东南部。
7. 有月来中天:指月亮从天空中央升起。
8. 明珠千斛泻:形容月光如无数的明珠倾泻而下。
9. 澂澈:清澈透明。
10. 一尘无:一片宁静,没有任何尘埃。
11. 清不夜:形容月色明亮如同白昼。
12. 嗟彼泉下人:感叹那些离世之人。
13. 逝莫挽逸驾:形容逝去的人无法挽回。
14. 不死心:永恒的信念。
15. 清光徧华夏:月光普照华夏大地。
去完善
赏析
《荆湖望月》是南宋诗人张栻的一首描绘湖光山色和明月景象的古诗。诗的开头两句“浩浩湖之源,迤逦衡山下”以开阔的视野描述了湖南境内荆湖一带的壮丽山水风光。“有月来中天,明珠千斛泻”则展现了夜幕降临、皓月当空的美景。接下来的“澂澈一尘无,交辉清不夜”通过月光映照下的水面清澈无比、夜空星光闪烁的细节描写,进一步深化了月光之美的印象。最后四句,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已故朋友的怀念之情:愿他们能像月亮一样永远照亮人间,也体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永恒追求。整首诗篇充满了诗意,传递出人生哲理的思考与美好祝愿的情感,读来令人陶醉其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荆湖望月》这首诗是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张栻的作品。创作于公元1165年左右,正值南宋初年,金兵南下侵略中原,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
在这个特殊时期,张栻的人生际遇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他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为当朝重臣。然而,由于战乱频繁,他的家族也受到牵连,一度家道中落。尽管生活艰难,张栻仍坚持读书,最终成为南宋时期的重要文人和政治领袖。
当时的时代背景非常复杂。一方面,南宋朝廷对金人俯首称臣,以求和平;另一方面,民间的抗金义士仍在顽强抵抗,争取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独立。在这样的背景下,张栻的诗作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民族尊严的追求。
在《荆湖望月》这首诗中,张栻以月亮为主题,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忧虑与期待。他希望国家能够早日摆脱困境,实现繁荣昌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