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道傍木犀

标题包含
道傍木犀
路人攀折半成荒,何似山中自在芳。 可耐西风相料理,为谁消得许清香。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路上的行人随意摘取一半已经枯萎,哪里比得上山中自然生长的花朵依然芬芳。它们能抵抗西风并继续生长,只为了散发那阵阵清香。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道傍:道路旁边。 2. 木犀:即桂花,又称岩桂,因花瓣四片,呈十字形排列,形状像圭而得名。 3. 路人攀折半成荒:意为路边的人们随意攀折木犀,导致植株受到损伤,变得荒芜。 4. 何似:比得上什么,相当于“岂能比得上”或“哪里比得上”。 5. 山中自在芳:指山中的木犀自由生长,无人干扰,因此芳香四溢。 6. 可耐:能够忍受。 7. 西风:指的是秋风,因为风向多自西而来,故有此称。 8. 相料理:相互照应。 9. 为谁消得许清香:为了谁而消耗了如此多的清香呢?意思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不顾树木的生长,过度采摘。
去完善
赏析
《道傍木犀》是一首描绘桂花自然美和生命力的诗。诗人以“路人攀折半成荒”起笔,生动展现了人们在路边采摘桂花的景象,同时也揭示了这种人为干扰导致的荒凉。紧接着,诗人以“何似山中自在芳”对比,强调自然界中的桂花在远离世俗纷扰的山中自由生长、独自芬芳的情景。而尾联则通过“可耐西风相料理,为谁消得许清香”的发问,引发读者思考:大自然中的美好事物固然可爱,但它们真正为谁而存在?它们是否应该被人打扰?借此,诗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生态平衡的关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道傍木犀》是南宋诗人严粲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嘉定十二年(公元1219年)。 在那个时期,南宋社会相对安定,但政治斗争依然激烈。宋宁宗在位期间,朝政由权臣韩侂胄和史弥远把持,党争不断。此时,南宋与金国的关系也日趋紧张,边境战争频繁发生。 严粲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他性格孤傲,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一生未仕,以耕读为业。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这首《道傍木犀》即是他在一次郊游途中偶然见到路边的木犀花时,有感而发,写下的一首清新脱俗的诗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