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倅元日唱酬次韵
别驾篇章敏,黄堂句法新。
宜民多受福,把笔竞题春。
拖玉丹墀晓,鸣珂紫陌尘。
退朝如有作,应亦念兹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文章章节精练有敏才,官府诗文创新独特。
治理百姓福祉众多,执笔作文书写春天。
在晨光中的宫廷侍奉,车马穿梭于京城繁华。
退朝闲暇若有所感,定当怀念此时此刻。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守倅:即地方官吏。
2. 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
3. 唱酬:诗词唱和。
4. 次韵:按照原作的韵脚和顺序进行唱和。
5. 章甫:宋代诗人,字冠之,潭州人。
6. 别驾:古代官职名,刺史的佐吏,位在别驾从事使之下,负责辅助别驾从事使处理事务。
7. 黄堂:泛指郡太守或知州的办公处所。
8. 宜民:让百姓安居乐业。
9. 把笔:执笔写作。
10. 拖玉:拖着佩玉。
11. 丹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
12. 鸣珂:马勒上的金属饰品发出的响声。
13. 紫陌:京城郊外的道路。
14. 退朝:退朝后回家。
15. 作:这里指写诗。
16. 应亦:大概也会。
17. 念兹辰:记住这个时刻。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节景象的诗。诗中首先赞颂了别驾篇章的才情敏捷和高超的黄堂句法。然后,描述了官员们如何体察民情、关注民生,以及他们在新年之际共襄盛举的场景。其中“拖玉丹墀晓,鸣珂紫陌尘”二句形象地展现了节日里的繁荣盛况,丹墀和紫陌都是古代官署的象征。最后,诗人想象在退朝之后,他也许也会想念这个特殊的时刻。整首诗巧妙地将政务与节日氛围融合在一起,既展示了新春的景象,又传达了官员们的职责和情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守倅元日唱酬次韵》是南宋诗人章甫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的正月初一,即元日。当时章甫在武昌担任知府,正值新年之际,他写下此诗与友人唱和。
章甫生活的时代,南宋王朝已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历史。自靖康之变后,南宋被迫偏安江南一隅,朝廷内外危机四伏。但在这个时期,南宋经济、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尤其在文学艺术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章甫作为南宋文人,其文学创作受到时代的影响,作品中流露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在个人生活方面,章甫曾为南官幕僚,历任知县、知州等职,长期奔波在外。他的官场生涯并非一帆风顺,曾因直言进谏而遭到排挤。这些人生经历使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在这首《守倅元日唱酬次韵》中,章甫通过描述元日的情景,表达了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