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落花

标题包含
落花
春事阑珊惹恨多,不堪蝶拍与莺梭。文章水面何时落,风雨楼头几度过。解佩记曾来翠拾,寻芳谁复想蓝拖。烟销月冷无言处,一缕香魂奈别何。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章甫,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他出生于1037年,逝世于1101年,享年64岁。 章甫自幼聪颖过人,20岁时中举人,22岁中进士,历任翰林学士、尚书右丞等职。他在...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春天即将结束,所引发的情绪繁杂繁多。承受不住蝴蝶飞舞和黄莺穿梭在花间的情景。文章中的水面何时能消退,风雨飘摇的高楼我已经经历了多次。回忆曾经的佩饰曾经来过,寻找花朵的心思谁能理解?烟雾散去,月光清冷,无法言语之时,那淡淡的香气和离别之情该如何消解?
去完善
释义
1. 春事阑珊:指春天的景象逐渐消逝。阑珊,将尽。 2. 文章水面:指水面上落花如文章的句子一般美丽。 3. 解佩:汉代刘向《列仙传·江妃二女》中记载,江妃二女遇见江滨牛渚矶的江婓,江婓要求她们交出玉佩。这里借指与佳人相会。 4. 翠拾:指拾起碧绿的叶子。翠,绿色。 5. 寻芳:寻找美好的事物。 6. 蓝拖:蓝色拖带,比喻水流。 7. 烟销月冷:形容环境寂寥清冷。 8. 奈别何:无法面对离别之情。
去完善
赏析
《落花》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致和表达感慨的诗歌。诗人以落花的形象象征春事的结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时光消逝的惆怅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春事阑珊惹恨多:春事指春天的各种活动或事物,阑珊意味着将尽、接近尾声。此句通过描述春天的即将离去,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悲伤和无奈。 2. 不堪蝶拍与莺梭:蝴蝶拍翅和莺鸟穿行的景象让作者产生了情感波动,流露出对春天美景的热爱和对春天逝去的不舍。 3. 文章水面何时落:此处的“文章”指的是色彩斑斓的图画,这里用来形容水面上的花瓣倒影。诗人疑惑水面上的美丽画卷何时会消失,表达了对落花美景逝去的惋惜。 4. 风雨楼头几度过:这句通过描绘风雨中的楼阁,使读者感受到春天景色的变幻无常,并突显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慨。 5. 解佩记曾来翠拾:翠拾是指采摘翡翠一般的绿叶。诗人回忆过去在美好的春天里摘取绿叶的日子,表达了留恋过去的情怀。 6. 寻芳谁复想蓝拖:寻找花朵的美丽已经消失在记忆中,诗人设想还有谁在回味那些美好的时刻呢?此句表现出了诗人对往事的怀念及与过去时光的告别。 7. 烟销月冷无言处:此处化用了唐代杜甫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寓意战乱的沉重氛围。当战争停歇、生活恢复平静时,诗人在月光下失去了言语,反映出在经历动荡后的沉思默想。 8. 一缕香魂奈别何:末句写诗人面对离别、失去和凋谢的花儿,心中的哀思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整首诗最后留下了一丝哀愁,给人以深深的触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落花》是中国古代诗人章甫的一首五言绝句诗,创作于南宋时期。 在南宋年间,中原地区历经战乱,民生凋敝。章甫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诗人,他的创作主题多与国家的现实状况紧密相连。这一时期的诗人多关注民生、痛心疾首地抒发对国家的忧虑和渴望安定的心情。 章甫生活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他的一生辗转各地,担任过许多职务,其中包括地方官员、教育家等。这使得他能深入接触社会各阶层,了解民间的疾苦。《落花》一诗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春天的花朵随风飘落的景象,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和对自然规律的思考。诗人通过观察落花来反思生命的短暂和人世的沧桑,传达出他对人生无常的忧虑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