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香萱草
秾绿丛中出嫩黄,折来时吐麝脐香。
朝开夕谢休惆怅,我已无忧不待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繁茂的绿色植物中,露出了嫩黄色的花朵,当你把它摘下来时,它散发着迷人的香气。早上盛开,晚上凋谢,不要为此感到惋惜。因为它的美好已经留在我的心里,不会忘记。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秾绿:繁茂的绿色,形容枝叶茂盛。
2. 丛中:指丛生在一起的植物。
3. 嫩黄:淡黄色,指花蕾的颜色。
4. 折来:折取,指采摘。
5. 麝脐香:麝香,一种名贵的香料,此处用来形容花朵的香气。
6. 朝开夕谢:早上开放,晚上凋谢,形容花朵短暂的生命周期。
7. 惆怅: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
8. 无忧:无忧无虑,没有烦恼。
9. 不待忘:不用忘记,意指心中已无所忧虑。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王炎的《麝香萱草》描绘了麝香萱草的美丽与香气。首句“秾绿丛中出嫩黄”描绘了麝香萱草在浓郁的绿色丛中绽放出嫩黄色的花朵,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第二句“折来时吐麝脐香”则通过“折来”和“吐麝脐香”的动作与香味,形象地展现了麝香萱草的独特魅力。第三句“朝开夕谢休惆怅”则以“朝开”、“夕谢”的时间变化表达出了麝香萱草生命的短暂,并提醒人们面对这种生命现象应保持豁达的心态。最后一句“我已无忧不待忘”则是诗人以麝香萱草自比,表示自己的生活已经无忧无虑,不再需要借助外物来忘却烦恼。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麝香萱草的喜爱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麝香萱草》这首诗是南宋著名诗人王炎的作品,创作于公元1186年。在这一年里,王炎作为一名知识分子,他的生活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连。
首先,1186年的南宋时期,国家政治腐败,百姓疾苦,战乱频发,文人墨客对国家的忧虑和关注成为他们诗歌的重要主题。王炎作为其中的一员,他时刻关注国家兴亡,以诗文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其次,王炎的生活经历也对他诗歌的创作产生了影响。他在年轻时曾参与科举考试并顺利登第,但由于时政原因被贬出京,流放到地方。这段人生际遇使他深刻体验到世态炎凉,感慨颇深,这也成为他创作的源泉之一。
最后,麝香萱草本身是一种寓意着美好和希望的植物,王炎通过描述麝香萱草的美好形象,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盼。
综上所述,这首《麝香萱草》的创作背景包括了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民生状况以及他个人的生活经历等多方面因素,这些共同构成了王炎诗词的魅力之源。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