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赵运管吟篷
飞尘难到碧波中,波上烟云尽不同。
吟断不知惊鹭起,汀花一半在船篷。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天空中的灰尘很难降落在平静的湖面上,湖面上的水雾与天上的云彩迥然相异。
诗人在此叹咏不尽,他并未觉察到一只受惊的白鹭骤然飞起。而这一动静变化却使原本在湖面之上的花朵,有一半落入船篷之中。
去完善
释义
1. 赵运管:这里指作者的朋友赵运使。古人喜欢以官职作为尊称,例如李校书、王司马等。
2. 吟篷:诗人乘坐的船只。篷,是船只上的遮雨设施,又称为船篷。
3. 飞尘:指的是陆地上的尘埃,比喻喧嚣的世俗生活。
4. 碧波:这里指水面,与前面的“飞尘”相对应,表示宁静、远离尘嚣的生活状态。
5. 波上烟云:形容水面上飘渺的雾气,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6. 吟断:尽情地吟咏诗歌。
7. 汀花:水边的鲜花,这里指江边的景色。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江南水乡景色,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首句“飞尘难到碧波中”形象地描绘了水面的洁净,暗示出环境的美好与静谧。第二句“波上烟云尽不同”则更进一步地刻画了水面上的变化莫测的景色,以“烟云”来形容,更显出了画面的朦胧之美。
接着,诗人描述了船上诗人的专注和投入,以至于全然不觉身边的景物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吟断不知惊鹭起,汀花一半在船篷。”这里的“吟断”可以理解为诗人沉浸在诗歌的创作之中,全神贯注以至于忘记了周围的一切。而这样的状态也使得周围的景物变得更为生动,连飞翔的鹭鸟都被诗人的声音所吸引。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诗人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让我们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与宁静,同时也表现出了诗人对诗歌的热爱与执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赵运管吟篷》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徐照之手。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世纪末期,正值中国历史上的南宋时期。这一时期,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繁荣,诗歌艺术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在创作这首诗时,徐照正身处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他是一位著名的文人墨客,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然而,当时的社会现实却让他感到无奈和忧虑。在诗中,他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在这个时代的孤独和无助。
此外,这首诗还反映了南宋时期文人士大夫们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他们在官场失意后,往往选择归隐山林,过上与世无争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在当时非常流行,许多诗人都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了这种情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