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都录示近作成白体一首奉寄
别日江梅半透春,梨花开后独愁人。
欲将芳草萋萋恨,寄向沧江六六鳞。
两处吟当看雪夜,数篇抄值落花晨。
未输谢客池塘梦,千里赓酬句要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改日江边梅花初绽,梨花盛开却令人孤寂。
想要把满腹的惆怅化作芳草青青,寄托在送走远方朋友的鱼书上。
我们曾共赏飘雪的夜晚,一起写诗又在清晨的落花中。
未能胜过谢公池塘边的梦境,即使相隔千里也要用诗句相互赠答以维系感情。
去完善
释义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离别之情和思念之意的诗。开篇描绘了分别时的情景,江梅半透春,梨花开后独愁人,表达了作者与友人别离时的心情。诗人通过"欲将芳草萋萋恨,寄向沧江六六鳞"来表达他们的情谊,同时也借景抒情,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两处吟当看雪夜,数篇抄值落花晨”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过去的美好回忆。最后两句"未输谢客池塘梦,千里赓酬句要新"则强调了诗人的执着追求,即使相隔千里,也要以诗为纽带,不断交流、相互激发,创作出更多新的诗篇。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子都录示近作成白体一首奉寄》是唐代诗人李洪所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唐朝中期,即公元750年至850年之间。这个时期,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达到了鼎盛阶段,诗歌创作也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李洪已经是一位成熟的诗人。他的诗才得到了当时社会的广泛认可,但他的人生态度却颇有些特立独行。他崇尚道家思想,追求清静无为的生活,这使他在一定程度上与世俗社会保持了一种距离。这种人生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使得他的作品往往具有一种超脱世俗的韵味。
在这个时期,唐朝的社会风气相对较为开放,文人之间的交往也比较频繁。诗人之间通过互相赠答、唱和等方式,表达彼此的情感和思想。在这种背景下,李洪写下了这首《子都录示近作成白体一首奉寄》,以表达对好友子都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