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徐令韵

标题包含
次徐令韵
少日曾披九虎关,谁怜投老却乘边。 贰车谩说半刺史,多稼惟欣大有年。 榆柳关河无犬吠,牛羊阡陌断烽烟。 玉关人老知无用,庙算如今出万全。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早年曾经深入虎穴,谁又能理解老年却走上戍边的道路呢。即使只做个小官也总归值得欣喜,丰收的大年。榆树柳树在关河之间,寂静无声,没有狗叫。牛羊在田间,看不见战争的烽火。守卫玉门关的老兵深知自己已无用武之地,庙堂之上有更加完美的策略和计划。
去完善
释义
1. 次徐令韵:次,依照;徐令,指汉代徐淑,因她曾做过令(地方长官),这里借指作者的朋友;韵,诗词歌赋的韵律。 2. 九虎关:古代守卫京城的关卡。这里代指朝廷。 3. 投老:年老时。这里指退居故里。 4. 乘边:在边境地带巡逻。 5. 贰车谩说半刺史:贰车,古代诸侯国的副车,这里形容地位较低;谩说,随意谈论;半刺史,汉朝设置有秩满升官的制度,比喻等级较低的地方官员。 6. 多稼惟欣大有年:多稼,庄稼丰收;大有年,大丰收之年,这里的意思是稻谷等粮食作物丰收,令人喜悦。 7. 榆柳关河:榆柳,一种树木,用以形容边疆关隘的自然风光;关河,边防地区。 8. 无犬吠:没有狗叫的声音,意指边疆安宁,没有战事发生。 9. 牛羊阡陌:牛羊,放牧的牲畜;阡陌,田间的小路,此处用来描绘乡村田野的宁静景象。 10. 断烽烟:烽火台不再有报警的信号,表示边疆和平无事。 11. 玉关人老知无用:玉关,即嘉峪关,此处象征边疆;人老,年纪大了的人,指守边的将领;知无用,表示自己上了年纪,已经不能为国家效力。 12. 庙算:国家朝廷的军事战略决策。 13. 出万全:用兵计划非常周密稳妥,确保胜利。
去完善
赏析
《次徐令韵》吴儆赏析: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安宁、百姓富饶的期盼。首联回忆少年时胸怀大志,而今却年事已高,未能实现抱负。颔联通过贰车、半刺史等典故,表达了诗人希望为国家贡献力量的心愿。颈联描绘了边疆宁静、百姓安居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许。尾联则以玉关老人自喻,表示虽然年事已高,但仍愿为国家尽忠,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长治久安的信心。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开阔,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百姓的关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徐令韵》是南宋诗人吴儆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59年,正值宋金和议时期。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在金的压迫下,逐渐走向衰落。然而,在这种背景下,吴儆却在诗中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情怀,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争的厌倦。 吴儆(1127-1183),字益恭,号节庵,宋朝时期著名文人,曾任湖南安抚使、宝文阁学士等职。他在仕途中屡遭挫折,这使得他对政治产生了深深的失望。而他的朋友徐令,也是一个对世事感到厌倦的人,他们共同讨论归隐山林的想法,这也促使吴儆写下了这首《次徐令韵》。 在这首诗中,吴儆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与世无争的心境。他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些诗句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色,还传达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南宋文人在面对国家困境时的无奈与悲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