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僧法传为沈仲一画听松图

标题包含
题僧法传为沈仲一画听松图
古松不知几千年,直干欲上干青天。 樛枝下与人世接,冷风过之万壑喧。 猿惊鹤怪樵牧遁,百鬼愁绝谁傍边。 纷纷海内丝竹耳,何处缥缈来臞仙。 整襟拱听移永日,置琴弗顾僮欹眠。 松风有际意无尽,庄骚不数惟易玄。 嗟乎深山大泽松不乏,斯人往往千载之陈编。 笔端若有夜半力,一日忽在轩楹前。 止斋虚静对立久,晴昊亦为生苍烟。 毕宏韦偃骨已朽,画工一世脂粉便。 北湖居士安得此,奄有二子云山传。 北湖居士云山传,吾诗孰与杜老起九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傅良(1137年-1203年),字君举,号止斋,浙江温州瑞安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教育家,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陈傅良出身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年轻时曾师从郑伯熊、吕祖谦等著...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古松已有几千年历史,挺拔树干直冲云霄。 低垂的枝条紧挨着人间,冷风吹过,山谷间回响不断。 山林中的生灵惊慌失措,百鬼恐惧隐匿。在这喧嚣之外,哪里能找到超脱尘世的仙人呢? 人们沉醉于世间繁华音乐之中,何曾关注到那来自远方、飘飘渺渺的清音。 每日披襟肃听,闻松涛声,无思无为,琴不在侧,仆童已入梦乡。 松风浩渺,无法言说,庄子离骚也不足以道出其中的玄妙。 感叹啊,深山大泽中的松树数不胜数,而能画尽其姿态的人却少之又少,千百年来,只有他们在史册中流传。 若非笔下有神,怎能突然将松树呈现在眼前。 诗人独立画室,与古松相对无言,仿佛晴空也生出了苍烟。 那些擅长画松的画师们已经离世,留给世人以脂粉俗艳之作。 北湖居士怎能画出这样的作品,一下子让二子的山水画得以传世。 北湖居士的山水画如今流传于世,那么我的诗篇是否也能像杜甫那样穿越时空,唤起人们的共鸣?
去完善
释义
1. 题:题目,这里是说这幅画的题目是“听松图”,是由僧人法传为沈仲一创作的。 2. 法传:指画家法传,一名僧人画家。 3. 沈仲一:本诗作者的朋友,他收藏了这幅画。 4. 古松:这幅画中描绘的古老的松树。 5. 干:树干。 6. 青天:天空。 7. 樛枝:弯曲下垂的树枝。 8. 人世:人间世界。 9. 冷风:吹过的寒风。 10. 万壑:形容许多山谷。 11. 猿惊鹤怪:形容树上的猿猴和鹤受到惊吓的样子。 12. 樵牧遁:指砍柴和放牧的人都离开了这里。 13. 百鬼:各种鬼怪。 14. 愁绝:非常忧愁。 15. 海内:全国。 16. 丝竹:音乐的总称。 17. 缥缈:虚无飘渺的仙境。 18. 臞仙:瘦弱的老头,这里指隐士。 19. 整襟:整理衣襟。 20. 移永日:度过漫长的时光。 21. 置琴:放置琴弦。 22. 弗顾:不看,不顾及。 23. 僮欹眠:指小童斜靠着睡觉。 24. 松风:风吹过松树的响声。 25. 有际:有一定的边际。 26. 庄骚:庄子与离骚,分别代表道家与屈原的哲学思想。 27. 不数:不计算在内。 28. 惟易玄:只谈论易经中的玄妙之处。 29. 嗟乎:感叹词。 30. 大泽:指沼泽地。 31. 斯人:这个人,指古松。 32. 陈编:古老的书籍。 33. 笔端:笔下。 34. 夜半力:指半夜时分创作的力量。 35. 一日:一天之内。 36. 轩楹:门窗和柱子。 37. 止斋:指诗人自己的书斋。 38. 虚静:保持内心平静的状态。 39. 晴昊:晴朗的天空。 40. 生苍烟:生出苍茫的烟雾。 41. 毕宏韦偃:唐朝的两位著名画家。 42. 骨已朽:指他们的画作已经失传。 43. 画工:绘画的人。 44. 一世:一生。 45. 脂粉便:用胭脂水粉来模仿。 46. 北湖居士:指作者自己。 47. 安得此:怎么能得到这样的画作。 48. 奄有:全部拥有。 49. 二子:指毕宏和韦偃。 50. 云山传:指流传于云山的画作。 51. 吾诗孰与杜老起九原:我的诗和杜甫相比哪个更好。
去完善
赏析
《题僧法传为沈仲一画听松图》赏析: 本诗通过对一幅描绘听松场景的画作的题咏,表达了对古松、听松者的崇敬之情以及作者个人的深切思考。首先,诗人运用“古松不知几千年,直干欲上干青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壮观的古松画面,将读者的视线引向天空,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着,诗人以“猿惊鹤怪樵牧遁,百鬼愁绝谁傍边”的诗句,描绘了山林中因听松而避之唯恐不及的各种生灵,进一步强化了古松的神秘感和威严气势。此外,诗人还通过对比世俗的音乐与松涛之声,表达了其对“纷纷海内丝竹耳,何处缥缈来臞仙”的超脱尘世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进一步通过赞美画作中的听松者及其画作,表达了自己对于绘画艺术的见解。诗人以“整襟拱听移永日,置琴弗顾僮欹眠”的描述,刻画了听松者专注于松涛之声的形象,凸显了人物形象的高洁品质。同时,诗人还强调了松涛之声所包含的无尽意味,认为它超越了《庄子》和《离骚》等经典的理解范畴。此外,诗人还通过对比历史上的著名画家与现今的画工,表达了对绘画艺术发展的看法。最后,诗人通过对画作的高度评价和对杜甫诗歌的称颂,表达了对自己诗篇的自信以及对文学创作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僧法传为沈仲一画听松图》是南宋著名诗人陈傅良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64年左右,正值南宋初年,南宋建立后的几十年间,战乱和政治局势相对稳定。 在这个时期,陈傅良作为一位学者和官员,对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现象有着深刻的观察和思考。他的朋友沈仲一是一位颇有才情的文人,二人常常相互交流,共享诗歌创作的乐趣。在一次聚会上,陈傅良看到了沈仲一的画作《听松图》,灵感迸发,遂写下这首描绘松树、抒发感慨的诗篇。 在诗中,陈傅良通过对松树品质的赞美,表达了对沈仲一的崇敬之情。他同时也表达了自身对世事的感慨,希望人们能够像松柏那样坚韧不屈,抵御困境。这首诗充分展示了陈傅良的人生态度和创作精神,成为了南宋文坛上脍炙人口的名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