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苏给事出知太平州
一代文章有图箓,天赐之履征九服。
奉牲乞盟走珠玉,吴狂楚僭非此族。
至今人望坛坫尊,风流文采被诸孙。
丈人似是更酷似,大河一派来昆仑。
华途不须移步到,忧国忧君心日老。
匹马朝行人避骢,短奏宵归自焚藁。
一朝倦拜青锁门,分符端欲宣上恩。
再拜愿回批敕手,却与疲瘵丰鸡豚。
青丝络头甘半菽,丈夫出处不碌碌。
我亦昨夜梦山灵,苦唤西归理松菊。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一篇优美的古诗所描绘的是一位坚守信仰、关注国家命运的文人。以下是我为您翻译的现代白话文:
这位文人有着丰富的文化知识,他的学识如同天赐之物,激励着所有人去追求更高尚的品质。他以礼相待,寻求和平共处,但他并不属于那些狂妄自大或者过分要求的人。
尽管岁月沧桑,他仍然受到人们的尊敬和仰慕。他的风采和文采一直影响着后人。这位文人就像是一座高山,他的道德高尚,他的风度翩翩。
虽然他生活在繁华的世界中,但他的内心始终关注着国家的命运,他的忧虑与日俱增。在朝为官时,他忠诚正直;夜晚在家中,他自省深思。
终于有一天,他厌倦了官场的生活,决定辞去官职。他希望在新的岗位上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人民。在他离开的时候,他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祝福和支持。
这位文人有着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质,他愿意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幸福去付出一切。他的人生充满了挑战,但他始终坚定地走在自己的道路上。
我也希望能够在梦中见到这位文人的身影,和他一起感受那美丽的山水风光,一起在山林之中过上宁静的生活。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图箓:指的是锦绣河山,表达了江山之美。
2. 天赐之履:指皇帝赐予的官职。
3. 九服:古代中国的行政区划,分为侯服、甸服等九种区域。这里借指全国各地。
4. 奉牲乞盟:指以祭祀神灵的方式祈求和平。
5. 珠玉:形容礼物的珍贵。
6. 吴狂楚僭:指春秋战国时期,吴国的狂士和楚国的僭越行为。
7. 至今人望坛坫尊:意思是苏给事的高尚品质受到了人们的敬仰。
8. 风流文采:指苏给事的文学才华和风度。
9. 丈人:对长辈的敬称,这里指苏给事。
10. 大河一派来昆仑:借用黄河的源头来自昆仑山的传说,比喻苏给事家族的高贵出身。
11. 华途:繁华的道路,这里指苏给事的仕宦之路。
12. 忧国忧君:为国家忧虑,为君王担忧。
13. 马朝行人避骢:骑着马朝见的官员,因为尊敬而避让苏给事所骑的白马。
14. 短奏宵归自焚藁:指苏给事勤于公务,经常工作到深夜。
15. 分符:古代官员离任时,将象征权力的符节一分为二,以示权力交接。
16. 批敕手:指皇帝批复命令的手谕。
17. 疲瘵:贫病交加的百姓。
18. 丰鸡豚:指关心和照顾百姓的生活。
19. 青丝络头:用青丝制成的头巾,指年轻的官员。
20. 甘半菽:指甘愿过着清贫的生活。
21. 出处:指做官或隐退。
22. 不碌碌:不甘于平庸。
23. 山灵:指山神。
24. 理松菊:指回归山林,过上悠闲的生活。
去完善
赏析
本诗为送别友人之作,主要通过对友人的赞赏和同情表达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之情。诗人开篇便赞美友人具有卓越的文学才能,这是天赐的礼物,能够征服四方。接着提到友人的家族在历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但他却始终保持谦逊的态度,他的品德和才华甚至超过了自己的先辈。
诗人接着描述了友人的处境,他虽然在朝廷中担任要职,但却因为担忧国家和君主而日渐衰老。他一心为国为民,却没有人理解他的苦衷。尽管这样,他依然坚守自己的职责,每天辛勤工作,夜不能寐。
后来,友人决定离开朝廷,去地方任职。诗人希望他能够在新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才能,为人民带来福祉。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感慨,他希望有一天能够远离喧嚣,回到故乡,过上宁静的生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苏给事出知太平州》是南宋诗人李流谦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年)。在这一年中,李流谦的好友苏给事被任命为太平州知州,即将离开都城临安赴任,李流谦为此创作了这首诗歌以表达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在此时期,南宋朝廷正面临金国的威胁,疆土逐渐丧失,政治局势紧张。李流谦身为南宋文人,对国家的命运深感忧虑。他与苏给事同为士人,有着共同的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之心。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他们的友谊显得更加珍贵。
李流谦在这首诗中以“风雨”、“莺花”等自然景象来比喻人生的起伏和时光的流逝,表达了与友人别离的伤感以及对未来重逢的期许。同时,他借诗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友人的勉励,希望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国家效力,共同抵御外敌,保卫家园。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