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裴五归京口
君罢江西日,家贫为一官。
还归五陵去,只向远峰看。
暮色催人别,秋风待雨寒。
遥知到三径,唯有菊花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当您在江西完成任职时,因家境贫寒而接受了这一职位。
现在您回到了五陵地区,只远远地注视着那里的山峦。
夜幕降临,仿佛在催促我们告别;秋天的风雨带来丝丝寒意。
我知道您回到家乡的小路旁,那里只有枯萎的菊花默默相伴。
去完善
释义
1. 江西:长江自九江至南京的一段,此段江流以镇江、南昌两地为端点,称为江西。这里指的是作者友人辞别之处。
2. 五陵:是古代五个皇帝陵墓的合称,位于西安附近的长安城。此处指的是长安一带,即诗人友人所要去的地方。
3. 三径:西汉末年赵岐曾寓居洛阳时种竹于宅,有“三径”,后来人们便把“三径”作为隐士家园的代称。
4. 菊花残:秋天菊花凋谢的景象,暗含时光流逝的感慨。
去完善
赏析
《送裴五归京口》是唐代诗人李嘉祐创作的一首送别诗。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裴五归京口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家乡故土的眷恋之情。
首先,诗人通过“君罢江西日,家贫为一官”两句,交代了裴五离开江西的原因,是因为家境贫寒而去做了一个小官。这两句既揭示了裴五的身世,也为后文他的离别埋下了伏笔。
接着,诗人用“还归五陵去,只向远峰看”两句,表达了裴五回乡的情景。五陵是长安附近的地名,这里借指裴五的故乡。诗人通过“远峰”这一意象,暗示了裴五离家的时间已经很久,他渴望回到故乡的心情非常迫切。
在“暮色催人别,秋风待雨寒”两句中,诗人运用暮色、秋风等自然景象,渲染了一种离别时的哀伤氛围。这种氛围让人感受到了诗人与裴五之间深厚的友谊和临别时难舍难分的情感。
最后,诗人以“遥知到三径,唯有菊花残”收尾,表达了对裴五未来生活的关切。三径是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生活场景,这里诗人通过“菊花残”这一景象,暗示了裴五回到家乡后,将面临的是贫困潦倒的生活。然而,尽管生活艰难,诗人相信裴五仍能坚守自己的信念,保持高洁的品质。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描绘裴五归乡的场景,展现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家乡故土的眷恋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裴五归京口》是唐代诗人李嘉祐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朝中期,大约公元750年左右。
在唐玄宗时期,国家繁荣昌盛,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政治腐败、阶级矛盾逐渐加深,这些因素都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在这个时期,诗歌成为了人们表达情感、抒发胸臆的重要方式。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李嘉祐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优美的文字,抒发了对友情的深深眷恋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李嘉祐的生活经历曲折,他曾担任监察御史、侍御史等职,但因直言敢谏,触怒了权贵,被贬为临川郡司马。这一人生际遇使得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离别的痛苦和人生的无常。因此,他在《送裴五归京口》一诗中,通过对友情的深切赞美和对故乡的深情眷恋,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不幸和对生活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