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问石楠

标题包含
问石楠
遣使赴西洛,因书问石楠。 栽培既已久,围径必须添。 布叶应笼槛,抽梢定出簷。 丹心与劲节,无惮雪霜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文彦博(1006年-1097年),字宽夫,号伊叟。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出将入相五十载,是北宋中期的重臣之一。 文彦博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他于宋...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派遣使者前往西洛,顺便写信问候石楠。种植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树干周围的直径应该有所增加。叶子应该可以在笼子里生长,枝条会伸出屋檐之外。她有赤诚的心和刚强的品质,不会害怕严寒和霜冻。
去完善
释义
1. 西洛:地名,指洛阳,位于中国河南省。 2. 石楠:一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可作观赏植物。 3. 遣使:派遣使者。 4. 久:时间长。 5. 围径:树干的周长。 6. 添:增加。 7. 布叶:分布叶子。 8. 笼槛:笼子般的栏杆。 9. 抽梢:抽出枝条。 10. 出簷:伸出屋檐。 11. 丹心:红心,指石楠的心部呈红色。 12. 劲节:坚挺的枝干。 13. 无惮:不害怕。 14. 雪霜严:严寒的霜雪天气。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问石楠》,作者是北宋的文彦博。诗中的"石楠"指的是一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其树皮和叶子都可以作为药材使用。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向友人询问石楠的生长情况,表达了对其坚韧品质和顽强生命力的赞美。 首先,诗人在第一句提到派遣使者前往西洛(今河南洛阳),目的是为了了解石楠的生长状况。接着在第二句中,诗人表示石楠已经栽培了相当长的时间,因此它的树干直径需要增加以体现其生长历程。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石楠的枝叶状况:它的树叶应该覆盖了整个笼槛,而新生的枝条则必定会从屋檐下伸展出来。这些诗句表现了石楠的旺盛生命力和它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 最后,诗人用“丹心”和“劲节”这两个词来形容石楠的品质。丹心代表着赤诚的心意,劲节则表示坚定的意志,这两者都是石楠所具有的优秀品质。同时,诗人还强调了石楠不畏严寒的精神,即使面对严酷的冰雪风霜,它也依然能够茁壮成长。 整首诗通过对石楠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顽强生命力和坚定信念的赞美,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问石楠》这首诗出自北宋名臣文彦博之手,创作时间为公元960-1127年间的北宋时期。文彦博,字宽夫,汉族,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人,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在诗的创作期间,文彦博作为北宋的杰出政治家,他曾两度拜相,出将入相五十年,位列东西两府,在政治、军事领域有卓著功勋。他的政绩彪炳,尤以“澶渊之役”后的执政最为世人所称颂。然而,在宦海浮沉的过程中,他也不乏遭受贬谪、远离庙堂的经历。 在这首诗的同期,中国历史进入了北宋时代。这一时期,北宋经济繁荣,科技文化进步,各种新兴事物蓬勃发展,如印刷术、火药等。然而,北宋也存在许多内外问题,如北方边患严重,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宫廷权力斗争激烈等。这些时代背景为文彦博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也使他的作品带有深深的家国情怀和忧患意识。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