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书通济僧壁

标题包含
书通济僧壁
丹包赤实破苍颜,冬至都无十日闲。 剩选黄柑留过客,天寒谁肯更寻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舜俞,字令举,号白牛居士,北宋时期浙江嘉兴人。他生于公元997年,卒于公元1058年,享年61岁。 陈舜俞是北宋著名文人,他在科举考试中表现出色,曾中进士,历任县令、监察御史等职。在任期间,他关心...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红彤彤的果实破了苍白的脸色,冬至时节都没有十天的空闲。 挑选剩下的黄柑留给路过的客人,天气寒冷时谁会愿意再去爬山呢?
去完善
释义
1. "丹包赤实":"丹包"是红色的包裹,这里指柑橘的外皮色泽红艳;"赤实"则是红色的果实,即柑橘的果肉颜色鲜艳。这里是形容柑橘的外观色泽。 2. "苍颜":苍老的容颜,这里形容柑橘树皮的沧桑感。 3. "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大约在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这一天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长。 4. "十日闲":意指冬至之后的日子并不清闲,这里的"十日"并非实数,而是用来表达时间不多,忙碌的意思。 5. "剩选黄柑":选取最好的柑橘。"剩选"是从众多中选择最好,最优选的意思。 6. "天寒谁肯更寻山":天气寒冷的时候,有谁愿意再去寻访山水之间呢?这里表达了冬日寒冷时,人们更愿意在家中休息,而不愿外出寻山的心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物喻人,借自然景象表达了作者的心境。首句“丹包赤实破苍颜”描述了红彤彤的柑橘挂在枝头,犹如丹红色的果实包裹着赤诚之心,打破了冬日苍白的面容。这里既描绘了橘子的成熟与美丽,又寓含着作者在艰难时期依然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接下来两句“冬至都无十日闲/剩选黄柑留过客”,意味着寒冷的冬天里没有几天是悠闲的,尽管艰辛作者仍然精心挑选出金黄色的柑橘款待来访的客人,体现了作者的诚意和热情好客。最后一句“天寒谁肯更寻山”则含蓄地暗示了在这样的寒冷天气里,很少有人愿意去攀爬险峻的山峰,这也表达了作者身处困境却坚守信念、坚韧不屈的品质。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冬日里辛勤劳作的柑橘树和为访客精心挑选柑橘的场景,赞美了作者在面对困难时的乐观态度和积极行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时期,诗人陈舜俞的《书通济僧壁》是一首描绘江南水乡风光和抒怀的诗作。这首诗是陈舜俞在游览杭州附近的通济寺时所作。 陈舜俞生活在北宋仁宗至神宗年间(1027-1085年),这是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的时期。他历任知县、知州等地方官员,颇有政绩。然而,他在仕途中并不得意,曾多次被贬谪。这些人生经历使他对世事有着深刻的体悟,也使他更加关注民生疾苦。 在陈舜俞生活的时代,江南地区的水乡风貌已经相当成熟,江南水乡的特色逐渐显现出来。此时,佛教在中国已经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寺庙成为了文人墨客游历吟咏的重要场所。陈舜俞在游览通济寺时,看到了寺前的荷塘美景,心中涌起了一股莫名的感慨,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书通济僧壁》。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